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床笫之欢”的正确读音与含义解析,别再读错“dì”了!

时间:2025-11-12 05:34:05 来源:诗词中国 作者:诗词中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读错的汉字,其中“床笫之欢”的“笫”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习惯性地将它读作“dì”,然而,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床笫之欢”的“笫”,不读“dì”,正确读音是什么?

细看之下,我们会发现“笫”字与“第”字在字形上极为相似,但底部结构却有所不同。“第”字底部是弓、一竖、一撇的组合,而“笫”字底部则是横折钩、一竖、一撇。这种细微的差别,往往导致人们在阅读时产生混淆。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并没有“床第”这个词,正确的写法是“床笫”。这一点,对于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笫”字怎么读?它的含义又是什么?

“笫”字的正确读音是“zǐ”(子)。在《说文解字》中,对“笫”字的解释是:“笫,床箦也。”简单来说,笫就是竹编的床垫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竹席。

那么,“床笫”一词又该如何理解呢?它实际上指的是“床”和“床铺”。在古代典籍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床笫”的记载。

例如,《吕氏春秋》中提到:“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这里明确指出了安床笫是养生之道的一部分。又如,《随园诗话》中记载:“床笫之言不逾阈,史官何以知之?”这句话则反映了古人对床笫之间私密性的重视。

床笫之欢:从私密空间到文化象征

床笫,作为人休息的地方,具有极高的私密性和亲密性。在古代,它常常被借指闺房之乐和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因此,“床笫之言”指的是夫妻之间的私房话,而“床笫之欢”则指的是夫妻同房之事。

古人对于床笫之间的事情是非常郑重和含蓄的。他们认为,这些事情是极其私密的,不应该被外人知晓。这种观念在《左传》中的一个小故事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故事发生在郑简公时期。当时,郑简公带着七位大臣在垂陇接待晋国执政赵武。席间,几位大臣纷纷赋诗言志。当大臣伯有吟诵《鹑之奔奔》诗时,赵武连忙摆手制止:“男女隐私的事不出门槛,何况咱们还在野外呢?这不是我们听得的。”

赵孟曰:“床笫之言不逾阈,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左传》

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床笫之事的忌讳和尊重。他们认为,床笫之间的话是不可以出门说的,这是古人的共识。

历史典故中的床笫之私

清代诗人袁枚就曾在《随园诗话》中为羊献容叫屈。羊献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后来在永嘉之乱中被掳走,七年后成为刘曜的皇后。当刘曜问她与自己和前夫司马衷的比较时,羊献容非常谨慎地回答:“您是开国的圣主,他是亡国的前夫,怎么有可比性呢!”

然而,有些人却借这个故事批评羊献容贬低前夫、取媚刘曜。袁枚对此特别不解,他说:“床笫之言不逾阈,史官何以知之?”他质疑史官如何得知这些私密的话语。

与羊献容有类似遭遇的还有杨贵妃。关于“杨妃洗儿”的故事流传甚广,据说安禄山为了取媚杨贵妃,曾认她做干娘,并在生日后第三天接受杨贵妃的“洗三”仪式。这个故事在现代人看来已经不可思议,更何况在古代呢?

袁枚为杨贵妃叫屈,认为这个故事只是闲书传闻,并无史实依据。然而,有些历史书却煞有其事地记录下来,试图贬低杨贵妃。这也印证了古人所说的:“床笫之言不逾阈,史官何以知之?”

夫妻床笫之私:智慧与尊重的体现

先民是非常有智慧的,他们有一句俗语:“夫妻同房之事不要说。”这句话强调了夫妻床笫之间说的私房话不能告诉外人。无论是关于亲人朋友的抱怨还是有关他人的一些小秘密,夫妻可以共享,但却不可以传到外面。

因为一旦这些私密的话语被泄露出去,就可能会招来很多麻烦。尊重彼此的隐私和感受是维护夫妻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