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最高检披露:生理盐水冒充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主犯获刑13年

时间:2025-11-12 05:59:49 来源:暂无来源 作者:暂无作者

最高检公布典型案例:生理盐水和蛋白粉配制成的液体,假冒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被告人最高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公布了一起涉及药品安全的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披露,某犯罪团伙通过将生理盐水与蛋白粉混合配制,制成假冒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并通过非法渠道进行销售,严重危害公众健康。

假药案现场图

根据最高检通报,该案中犯罪分子为牟取暴利,利用简单的化学原料和设备,在无任何药品生产资质的情况下,非法生产并销售假冒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这种注射液本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疾病的生物制品,但犯罪团伙生产的‘假药’不仅没有任何疗效,反而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

案件调查显示,该团伙通过线上平台和地下渠道,将假药销往全国多个省份,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警方在抓捕行动中,现场查获大量未销售的假药及生产工具,及时阻止了更多假药流入市场。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且情节特别严重。最终,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其他从犯分别被判处三至八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属于国家严格监管的血液制品,其生产、销售均需取得相关资质。本案中,犯罪分子以极低的成本制造假药,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对公众用药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办案检察官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业内专家指出,此类假药案频发,反映出部分不法分子为追求暴利铤而走险,同时也暴露出药品监管环节存在的漏洞。公众在购买药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并仔细核对药品批准文号和生产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此次最高检公布的典型案例,再次为药品安全敲响警钟。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相信未来类似案件将得到有效遏制,公众用药安全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