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11月起,房价或将“超出想象”?3大信号显现,房地产格局渐清晰

时间:2025-11-12 06:01:24 来源:冬天来旅游 作者:冬天来旅游

昨天我和老朋友小王聊起了最近的房地产动态,他刚刚购入了一套改善型住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你知道吗,现在买房省下的钱,比我想象中多太多了!"小王兴奋地说道。确实,随着11月一系列房地产新政落地,房价走势与市场格局正呈现出超出许多人预期的变化。

四年前的房地产深度调整,让许多人对市场前景持谨慎态度。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不相同。2025年的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质的变化,特别是进入11月以来,三大关键信号愈发明显,市场格局也逐渐清晰。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变化到底有多大。

今年10月底,住建部、财政部等中央部门联合发布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彻底打破了以往区域化调整的局限,实现全国性制度优化与重点城市精准发力相结合。这一轮政策转型可谓史无前例,从单纯的"救市"转向了"转型发展"的系统性重构,直击市场痛点。

最显著的第一个信号是购房成本降至十年新低。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这意味着入市门槛显著降低。契税优惠面积标准从90平方米提升至140平方米,全国范围内购买家庭唯一或第二套住房,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的统一按1%缴纳契税。增值税政策也发生革命性变化,个人销售已购买2年以上住房一律免征增值税,不再区分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

以北京为例,购买一套100平方米、总价500万元的二套房,新政前需缴纳3%契税即15万元,现在只需5万元,直接节省10万元。若是上海的一套价值1000万元的次新大户型,新政后可节省10万至25万元的增值税。这些减税红利,对于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我认识的李阿姨一家,原本打算购买一套80平米的小户型,预算刚好够付首付和税费。但新政后,他们发现可以负担得起100平米的三居室,并且还能省下部分装修费用。这不仅是一个数字上的变化,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李阿姨说:"没想到这个时候买房,竟然会有这么多实惠。"

第二个信号是改善型需求全面释放,市场结构正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与以往不同,这次政策对改善性需求的支持力度空前,从"换房成本"到"购房资格"实现双重突破。放宽限购、降低契税、免征增值税等措施,精准解决了改善群体换房的痛点。

数据显示,11月初深圳、成都、杭州等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创下年内新高,其中改善型房源占比超过45%。北京、上海等城市放开部分区域的购房套数限制,加上公积金政策优化,让改善需求迅速释放。北京某知名楼盘的销售经理告诉我,国庆期间他们项目的改善型房源到访量环比增长40%,14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成交占比从30%升至45%,成为市场成交主力。

我朋友张磊一家四口此前挤在一套60平米的小两居,他们早就想换个大房子,但苦于换房成本太高而迟迟没有行动。现在政策放宽后,他们终于下定决心购入了一套120平米的三居室。"增值税免征节省了我们近15万元,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张磊感慨道。

第三个信号是市场分化加剧,核心城市与强二线城市明显受益。与前两轮全面刺激不同,这次政策红利向核心城市集中的特征明显。这些城市人口持续流入、产业基础扎实、库存压力可控,政策落地后市场活跃度快速提升。

9月份,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面积环比上升16%,上海、北京的核心区域甚至出现"加推即售罄"的现象。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虽然也推出了购房补贴等措施,但市场回升幅度仅为8%,明显低于核心城市。这种差异化趋势预计将持续,形成"核心城市修复、外围城市筑底"的分化格局。

这种分化对购房者提出了更高的决策要求。我们看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核心区位的优质房源已经开始止跌企稳,部分热门板块甚至出现小幅上涨。而在人口外流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仍处于调整通道。这启示我们,买房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结合城市基本面和区位价值做出判断。

李教授是北京某高校的教师,他告诉我:"今年10月我终于下定决心在北京买了房。虽然价格不便宜,但考虑到北京的人口吸引力和产业基础,我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长期投资。"而我另一位在某三线城市工作的朋友则选择暂时观望:"我们这里人口在减少,即使有政策支持,我也担心房子的保值能力。"

除了这三大信号,我们还看到房地产市场正在向"存量时代"转型。根据住建部最新数据,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区、市)二手住宅交易量超过新房,约一半的省份二手房交易已成当地楼市"主力军"。同时,现房销售比例不断扩大,今年前8个月,现房销售面积占总销售面积的比重达35.4%,较2024年全年提升4.6个百分点。


行业也在推动"好房子"建设。住建部明确了"好房子"标准,包括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五个方面。这不仅适用于商品房,也包括保障房;不仅针对新房,还涵盖老房改造。随着越来越多的"好房子"进入市场,改善型住房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面对这些变化,购房者应该如何把握机会?我认为,关键在于理性分析自身需求,并结合城市发展前景做出决策。

对于刚需群体,当前确实是相对理想的入场时机。税收减免与低利率形成的成本优势,短期内难以复制。可以重点关注核心城市外围区域的品牌房企项目,这类房源性价比较高,且能享受政策全额红利。同时,充分利用公积金贷款优惠,能有效降低月供压力。

对于改善群体,可以抓住置换成本降低的契机,优先选择"次新二手房+核心区域配套"的组合。当前二手房市场议价空间较大,加上契税优惠与增值税免征政策,换房成本大幅降低。建议优先考虑户型方正、物业优质的次新小区。

对于有投资需求的群体,则需保持谨慎态度。政策支持的核心是"居住需求",投资性购房仍受一定约束。若确有投资需求,应聚焦人口持续流入的强二线城市核心板块,避免涉足三四线城市及非核心区域,防范流动性风险。

总的来看,11月房地产政策的转型,标志着行业从"高杠杆开发"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变。市场正逐步筑底回稳,但复苏过程仍需时间。作为购房者,既要把握政策红利窗口,也要避免盲目跟风,结合自身需求与城市基本面做出理性决策,才能真正享受到调控转型带来的红利。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朋友小王,他对我说:"这次买房,省下的钱比我工作一年还多。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这个家真正符合我们的需求,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生活。"或许,这才是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的最好诠释。


我相信,随着政策的持续优化和市场的逐步回暖,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购房决策都应以自身需求为出发点,理性看待房价波动,不盲从、不恐慌,才能在这个充满变化的市场中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你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有什么看法?是否已经感受到政策红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观点。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