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五年,朱棣攻破南京城,建文帝烧毁宫殿后不知所踪,靖难之役以逆贼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本来是有机会顺位继承的,但是由于朱元璋的坚持,朱棣不得不靠造反才能坐上龙椅。
朱标死后,朱元璋到底为什么不肯传位于朱棣?
朱棣的二哥
公元1392年,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去世,享年三十八岁。
朱标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子,从小就被朱元璋当作继承人来培养,朱元璋做的很多事,其实都是在给朱标铺路。
但可惜的是,路铺好了,该走上去的人却没了,朱元璋晚年还得经历一场“白发人送黑发人”。
但是朱元璋根本来不及伤心,因为朱标一死,很多人就得由他来处理。
处理政事还算轻松,可是朱元璋心里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他现在已经不年轻了,随时都有可能去世,但是他死之后,大明王朝应该交给谁呢?
朱元璋作为一个皇帝,并不是只有朱标一个儿子,但是朱标无疑是这些儿子中最为适合的一个。
如果按照顺位继承的话,接下来就轮到次子朱樉继承。
但是朱元璋却不愿意,因为朱樉就不是个能当皇帝的人。
朱樉小的时候还行,比较聪明,深得朱元璋的喜爱。
但是朱樉长大之后,却多行恶事,令朱元璋十分反感。
自从朱樉就藩之后,他在自己的藩国中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这可都是朱元璋忌讳的事。
后来这些事被朱元璋知道后,朱元璋将他骂了一顿,并且强制他停了下来。
但是朱樉依旧不以为然,他虽然不再修建宫殿,但是却开始广收后宫,招了很多妃子。
朱元璋派他去平定少数民族叛乱时,他直接将人家部落里的女子全都带回了家。
这气得朱元璋直接将他召回身边,要好好治他一顿。
最终是在朱标的劝解下,朱樉才没被朱元璋打死。
朱元璋训了朱樉一顿后,便让朱标将朱樉送回了藩地,还让朱标帮忙收拾朱樉的烂摊子。
有朱标在,这些弟弟们还能好过些,可惜送回朱樉的第二年朱标就去世了。
如果让朱元璋再选一个太子的话,这个老二肯定是不行了,那么老三怎么样?
朱棣的三哥
这个老三朱棡也是不争气,他虽然长得很帅,人也很聪明,很会打仗,但是他这个人非常暴躁,甚至可以说是残暴。
朱棡的藩国在山西太原,在他前往太原途中,他的专用厨师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这个错误非常小,就算睁着两只眼,也能让它过去。
但是朱棡“眼疾手快”,就抓着厨师这点错不放,还让人把厨师拉出去,用鞭子抽了一顿。朱元璋听说此事之后大怒,立马写信训斥了朱棡一番。
不过朱元璋训斥朱棡,并不是为厨师打抱不平,而是让朱棡多长点心眼,要是真招惹了厨师,厨师很有可能在饭里“加料”。
朱元璋说:“南征北战二十三年,什么人犯了错我都不会原谅,该打就打,该杀就杀,但是唯独没有对厨师‘徐兴祖’动过手,就是担心他在饭菜里动手脚。”
朱元璋这样告诫一番后,本以为朱棡会明白宽以待人的道理,但是朱棡却变本加厉,更过分了。
朱棡开始在藩地内数次对普通人施以极刑,并以此为乐。
朱元璋知道后“甚怒”,直接就要废除朱棡的王位,将其贬为平民。
但是朱标从中调解,让朱元璋出了这口气,这才保住了朱棡。
虽然朱元璋没有对朱棡下狠手,但是这样一个残忍之人,也绝对不可能成为朱元璋的太子。既然老三也不行,那老四呢?
朱棣本人
老四朱棣,出生于应天府,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跟陈友谅大战,而且当时陈友谅已经开始进攻太平。
如果太平失守,那么陈友谅的下一步就是要进攻应天。
陈友谅应该是朱元璋称帝之路上的最大阻碍,朱元璋的实力完全比不上陈友谅,因此他现在非常紧张。
朱棣出生之后,朱元璋连看他一眼的空都没有,直接赶赴了前线。
朱棣长大之后,跟兄弟们一起接受军事训练,每一次都是朱棣最为出色,当时的朱元璋也很看好他。
朱棣不光是精通武学,文学方面他也很不错,朱元璋给皇子们请来的宫廷教师,多次称赞朱棣。
由于朱棣是军事学习中最为出色的皇子,因此朱元璋也将最危险的北平定为了朱棣的藩地。
不过,朱元璋说服了自己好兄弟徐达,让徐达将自己的女儿徐妙云嫁给了朱棣。
徐妙云可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她的知名度甚至比朱棣都要高。
要不是因为徐妙云出生得比较晚,朱元璋肯定得把她留给朱标,朱棣能娶到徐妙云,纯属捡了个大便宜。
不过从这里也能看出,朱元璋确实非常看重朱棣,常遇春和徐达可以说是朱元璋最好的兄弟,而朱标娶了常遇春之女,朱棣娶了徐达之女,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朱棣前往藩地之后,并没有像两个哥哥一样肆意妄为,而是在努力结交当地的官员,培养自己的势力。
当然,这一些行为都是在暗中做的,对于朱元璋来说,朱元璋这种培植独立势力的行为,甚至比老三乱杀人还要可恶。
而朱棣之所以会如此有心机,主要是因为他身边有一个厉害的谋士,这个谋士还是朱元璋特意赐给他们的。
道衍和尚姚广孝,朱棣身边的顶级谋士,无论是培养势力,还是后面的靖难之役,其实都是姚广孝给出的主意。
虽然他确实让朱棣当了皇帝,但也让朱棣背了骂名。
朱棣在镇守北平期间,曾率军出征漠北,并且成功俘虏了北元太尉“乃儿不花”。
朱元璋得知朱棣的战绩后十分高兴,写信夸了他一番。
从此战可以看出,朱棣很会打仗,他也很希望打仗,朱元璋可以称赞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但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绝不会让他即位。
朱元璋想要的太子,是一个能成为“仁君”的太子,他希望新任皇帝可以安安稳稳地统治天下,不再挑起战争。
朱标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他从小跟着宋濂学习儒家思想,待人十分宽厚,从他为弟弟们说情就能看出来。
朱标这样的皇帝正是朱元璋需要的,但是这样的皇帝容易被大臣裹挟。
因此,朱元璋在有生之年,特意将那些可能裹挟朱标的大臣,全都杀了,一个不留,就算朱标亲自求情也保不住。
而朱标去世之时,此事已成定局,朱元璋没法让这些人再活过来为大明效力。
因此,朱元璋就算再重新培养一个“仁君”,也绝不会让“好战善战”的朱棣来继承皇位,因为这与朱元璋的前期布局完全是背道而驰。
可惜朱元璋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还没来得及把朱允炆培养好就去世了。
朱允炆继位后,果然不出朱元璋所料,他确实被齐泰、黄子澄等大臣裹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