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 滨

数据来源: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制 图:张芳曼
距离比赛结束不到2分钟,队长丁登标带球内切,突然抬脚抽射,足球像流星般飞出去,直挂球门死角,将比分定格在3∶1。前不久,在贵州榕江县的一场“村超”县域选拔赛上,小堡村足球队赢得胜利。
小堡村足球队的球员里,有农民工、厨师、医生等各种职业。因为足球,他们走到了一起。从止步小组赛,到挺进20强,几年下来,他们越踢越有信心。“大家有空时会主动练球,想用精彩表现回馈球迷,擦亮‘村超’这块招牌。”丁登标说。
丁登标早年在外做小生意,2023年得知“村超”火爆,就趁人气兴旺返乡发展民宿,还上场比赛、当了队长,“以前村里没啥产业,好些年轻人都打工去了。因为‘村超’,回村的人渐多,村里也发展起来了。”
比赛结束,球迷开始退场,将用于加油助威的手摇旗投入回收篮里。62岁的球迷吴太中留了下来,撑开塑料袋,主动清理起现场垃圾。
老吴是榕江县古州镇大河口村村民,以前做泥水匠,这几年对“村超”很关心。“村超”刚出圈时,榕江县就主动邀请群众代表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像放置回收篮,还有统一球迷服装、免费到高铁站接送游客,这些建议都是我提的。”吴太中自豪地说。
说话间,一些球迷也跟着留下来,合力清理看台,把垃圾收集到堆放点。球场正门,啦啦队员们身着民族盛装,端着特色美食,赠予球迷品尝。
“除了足球,我们还想让外地游客多感受本地的风土人情。”古州镇丰乐社区党总支书记、榕江县啦啦队协会负责人陈开华说,“大家抢着当啦啦队员,不光是给自己村的球队加油,还想把民族文化、非遗节目带到球场,为文旅发展作些贡献。”
在丰乐社区,常能看到居民晚间聚在一起,编排节目。比赛当天,各家提前做好特色美食,希望各地游客能一饱口福。如今,这类好做法已在全县推广,既为赛事吸引了人气,也为展示当地形象、深化文旅体融合提供了助力。
千亩脐橙卖得俏,休闲烤吧人气爆,露营基地更热闹……抓住“村超”的流量,丰乐社区打响名气、做强产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超过70万元。”陈开华说,“村超”也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气象,让群众内生动力更强。
自“村超”出圈以来,榕江县新增经营主体超5000户,同30多家知名企业达成“村超”品牌签约合作。去年,榕江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登上百亿元台阶。
“我们榕江人会再接再厉,把‘村超’办得更好!”陈开华期许着。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2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