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蔡正元惹众怒,又有一人对蔡正元开火,大陆官媒正式定性蔡正元

时间:2025-11-12 18:46:56 来源:辉辉历史记 作者:辉辉历史记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岛内政坛最近又起波澜,主角是老面孔——蔡正元

这回他把枪口对准了同党同志郑丽文,起因只是她参加了“白色恐怖秋祭”活动,说了几句关于两岸和平的真心话。

没想到,蔡正元反应之激烈,连蓝营内部都看不下去了,林沛祥出面提醒,周锡玮更是直接开炮。

大陆官媒也罕见发声,虽未点名,但定性意味十足。一个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蔡正元这场对内攻击,真的是立场坚定,还是离时代太远?



事情的起点其实很简单,郑丽文参加了一场“白色恐怖秋祭”,向历史中那些因为追求统一、坚持国家立场而遭迫害的先烈致敬。

这种姿态,在当前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更显珍贵。她没喊口号,也没挑事,强调的是和平、和解、统一。

但就是这么一场低调的活动,却引来了蔡正元的强烈反弹。

他没去质疑郑丽文的初衷,却在媒体上频频发声,说什么“替民进党递刀子”、“国民党变成投降党”,甚至拐着弯质问国民党是不是还要存在下去。

说白了,蔡正元的逻辑其实不复杂。他想通过否定郑丽文的行为,来强调自己所谓的“正统路线”,借此刷存在感。





蔡正元嘴上说的是“保卫党魂”,实则搞的是内斗。

就在他不断在媒体上“点火”的同时,党内已经有人看不下去了,林沛祥作为国民党团的副书记长,对蔡正元的做法提出了直接批评。

他说得不算激烈,但意思很清楚:白色恐怖确实存在,郑丽文是在传达两岸和平的声音,不该被这样咄咄逼人地指责。

林沛祥的“提醒”还算温和,但周锡玮的回应就相当直接了。他没有拐弯抹角,言辞干脆,态度鲜明。

对蔡正元三番四次的攻击,周锡玮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有人要跟着绿营一起批评郑丽文,那就请退出国民党。





他没有点名,但谁都知道这话是说给谁听的。对蔡正元来说,这既是一记警告,也像是一道“红线”。

周锡玮的态度,代表了一部分国民党人对当前两岸关系的底线认知:可以争论,但不能连基本的立场都模糊。

这场争议并没有止步于党内,大陆权威官媒随后也发表了相关评论,虽然文章没有直接点名,但对郑丽文的肯定和对“岛内杂音”的批评,已经给出了清晰的信号。

官媒明确指出,那些将郑丽文的秋祭活动污蔑为“颠倒历史”的言论,是“无视历史真相、背离民族大义”,更指出这种声音“老气横秋、脱离时代”,与岛内多数青年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





放在这场争议的背景下,这段话几乎就是一锤定音。

蔡正元口中的“投降”,在多数舆论看来的确是站错了方向,他试图用“保守派”的语言框架来定义国民党的路线,结果却被主流共识边缘化。

大陆的表态,其实也是在释放一个信号:两岸关系需要建设性力量,而不是用冷战思维搅局的老派政治人。

这场风波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国民党在面对两岸问题时的深层裂痕。

郑丽文和周锡玮代表的是希望通过理性对话,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务实路线。而蔡正元则是老调重弹,试图用喊口号、扣帽子的方式,维持一种僵化的“党内正统感”。

这种内部分裂,正是蓝营近年来在选票上越来越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一。



更关键的是,蔡正元的言行不只在党内引起反感,也给民进党提供了“炒作素材”。

他越是攻击郑丽文,绿营越乐于看热闹,甚至借题发挥,把国民党描绘成内部互咬、路线混乱的形象。

这种局面对蓝营来说,无异于“内伤叠加外伤”,让本就摇摆不定的群众更无所适从。

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场纷争折射的是当前台湾政治生态中对“统一”议题的复杂态度。

郑丽文愿意在敏感时刻参与秋祭,传达和平信息,代表的是一部分敢于直面问题的人。

蔡正元的指责,恰恰暴露出另一些人对两岸议题的“回避式强硬”,他们不提出解决方案,只会用情绪绑架全局,这种做法说白了没有建设性。



大陆官媒的定性也不是简单的批评,那段话更像是一种提醒:当前两岸之间需要的是理性、清晰、真诚的声音,而不是用历史记忆当武器来打击同胞的内耗。

郑丽文的秋祭,是一次和平的动作,蔡正元的发难,却成了一次政治的倒退。

从舆论反应来看,蔡正元虽然一时“出圈”,但逐渐被边缘化已是现实。他依旧活跃在媒体场上,但发言频率越高,争议越大,支持群体却在变得越来越小。

这不是偶然,而是蔡正元选错了方向。现在的台湾社会,更倾向于理性务实,并不是情绪对抗。

蔡正元的做法,既得不到年轻人的认同,也无法唤起中间选民的共鸣,反而让蓝营自我消耗。



当前的两岸关系走到一个敏感节点,和平发展依旧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大陆方面表达得也够清楚:统一是历史大势,和平是主旋律,谁要是偏离这条主轴,谁就会被甩出局。

蔡正元若再坚持以“对抗”来塑造所谓的党内立场,注定会被现实边缘化。

从郑丽文的秋祭,到蔡正元的发难,再到周锡玮的反击和大陆官媒的定性,这一连串事件已经不是简单的党内纷争,而是一次路线选择的集中表现。

谁顺应时代,谁就能赢得未来;谁逆流而动,就只能成为历史的注脚。



眼下,蔡正元还在“咬着不放”,但架势已经没了气势。

岛内政治潮流正在悄然转向,和平、理性、发展这些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主流舆论中。那些挥舞旧旗帜、不肯放手的人,正在被悄悄写进“过去式”的段落里。

现实在变,时代也在变,谁能看清方向,谁才不会被淘汰。蔡正元的这场操作,还能撑多久?答案,已经不难想象。

参考资料:

《郑丽文在台北马场町祭拜先烈,台湾民众高喊:“我们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极目新闻

《郑丽文祭拜民族先烈遭指控,北平锋:台湾上空的历史阴霾终将散去》海峡导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