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都去关注远方的肉价,有谁在意近处的“冷饭”?

时间:2025-11-12 20:12:51 来源:走读新生 作者:走读新生

远山起尘遮牧道,近岸无舟困渔人。

总在忙着评说远方的风浪,往往忘了也不在意,自己脚下正被浪拍打着。

这是媒体发布的一条关于“土耳其”的畜牧现状,总台记者千里迢迢跑过去采访,得知“土耳其传统畜牧业的农场主们,正在承受极大的压力,月薪两三万招人去放羊,都招不到,导致当地肉价疯狂飙升等一系列问题。”

可苦了土耳其的普通人了,为了吃点肉,必须大把大把的花钱。

报道写得确实是尽显“人文关怀”,只不过这份关怀跨越山海,却绕开了眼前。



这可不是我瞎说,你可以看到,报道里的原文便是如此。他们甚至还引用了一位当地农场主的“原话”。

“电、柴油、人工,样样都贵。成本太高了,根本赚不到钱,附近十几家农场都关了。”

“土耳其的红肉价格至少涨了三成,老百姓的餐桌受到冲击。”

“这背后不是一场职业危机,而是土耳其的农业难题。”



可惜,这悲悯的笔触,却隔着万里之遥挑选了对象。

不知道土耳其的人有没有感动,毕竟这么远,咱都跑过去关心起了他们的畜牧业和肉价,甚至升华到土耳其的农业难题上。但不得不提一句,“红肉价格至少涨了约3成”,这个数字很高吗?

“约3成”,估计都没有三成,但且算他涨了三成。

按照我们的计算方法,涨3成,就是单位从1变成了1.3。举个例子,也就是说原本如果猪肉价格11块钱一斤,涨3成,那就是14.3元一斤。

这个涨幅,有多夸张啊?值得弄出一篇报道。关键还不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其实大部分人应该也能看得明白,这是一种对比映照法。通过土耳其的“困境”这个参照物,大家应该感到庆幸和满足。只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跟土耳其比没啥意思,或者讲:土耳其凭什么和我们比?全世界有几个国家可以送外卖3年挣100多万,摆个地摊一天挣七八千。更有甚者,搬砖也能买房买车过上丰腴生活。

这世界的离奇之处,不在新闻说了什么,而在有人信以为真。

精选评论妆聋哑,矩阵新闻掩杂声。

文章歌尽太平事,不肯俯首问苍生。



这是九派新闻今天发布的一条相当火的消息,一名母亲称,马上要交房租,身上只剩200块,在附近找到一份夜班工作,但是找不到愿意晚上帮看娃睡觉的人。于是只能给宝宝喂安眠药,然后去上班……

看到这条消息的第一眼,就一种感受,内心绞痛。如是这般,真的不如不生。主要是小孩太可怜了。

为什么说“第一眼”的感受,而不是后续?

因为后续,看不懂!

记者联系到当地妇联,对方称:经核实,发帖人确属经济困难,妇联及民政部门已为其提供相应关爱帮扶。

但是记者联系到当地派出所,得到的回答却是:上述帖子为“不实内容”,是为博取流量。针对当事人散布谣言,已批评教育。

这谁能看得懂?

我估计,困难是真的困难,只不过找到其中“一分出入”,就成了“不实的谣言”。于是是否困难,便不再重要,不再是关键了。



没别的意思,就是作为普通人,只想也更愿意关注的事情,它首先就是要真实,其次则是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事实上,一件事儿离人们现实中的生活是远是近,并不需要判断,本能反应就足够了。至于它是否真实,大部分老百姓的内心之中,是有答案的。

上述这条新闻里,妇联在新闻报道后,称第一时间核查并介入帮助当事人。这很好,但不够好,有很多人会意识到问题:为什么不上新闻,就关注不到。那毕竟是你们当地的事情,却由外人率先得知。

风吹万里照人寒,墨写千言遮世难。

若关心的尺度,只能伸向远方而避开脚下,那报道的纸再白,也是冷的。

而真正的温度,不仅在报道里,更在那敢于面对现实问题的内心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