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以1敌7国,中方为琉球正名,高市已为战争铺路,日本前首相出山

时间:2025-11-12 21:30:36 来源:知鉴明史 作者:知鉴明史

2023年10月的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上,日本拉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7个国家,试图在新疆、西藏、香港问题上围攻中国,可这次中国不仅没回避,反手就抛出一个重磅议题——琉球地位未定。



一句话不仅让日本下不来台,还让“钓鱼岛归属”和“台海安全”这两根日本神经彻底炸裂,紧接着日本国内也炸了锅:一个要“打”的高市早苗上蹿下跳,另一个劝“别闹”的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也被迫出山......

琉球不是日本说了算,中方话音刚落,日本就急眼了

这事儿起得不大,却捅了日本的肺管子,在纽约的联合国大会上,中方代表孙磊不仅逐条反驳7国的指责,还点名日本,说其对冲绳原住民存在“系统性歧视”,并特别强调“琉球地位尚未确定”。这句话不只是外交反击,更是把一个尘封多年的老账翻了出来。



琉球到底是谁的?这不是一句“日本县级行政区”能解释的,早在明清时期,琉球就乖乖给中国皇帝进贡,国王由中国册封,关系明确得很,一直到1879年日本悍然出兵吞并琉球,强行设立“冲绳县”,清政府虽无力阻止,但从未承认。

战败后按理说要归还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里日本的主权范围被限定得清清楚楚,偏偏不包括琉球。



但到了1951年,美国和日本偷偷签了个《旧金山和约》,把琉球“托管”给美军,1971年又搞了个“私相授受”,把施政权转回日本。这一套操作不但没经过中国和联合国的认可,连国际法依据都站不住脚。

中方立场也一直明确:琉球问题可以重新谈,人民日报早在2013年就公开提出这一点,外交部也多次回击日方抗议,这次在联合国摊开来说,显然不是即兴发挥,而是有备而来。



日本当然坐不住,11月9日日本媒体集体发声,要求中国“撤回言论”,说中方干涉内政。但谁都明白,真正让日本慌的是中方动了它最虚的一张牌——“琉球合法性”。

高市早苗演得太满,鸠山出山打脸,内外受压的日本正走钢丝

就在琉球问题刚被点燃不久,日本政坛又上演了一出“火上浇油大戏”。高市早苗这位以鹰派标签出圈的日本政客,在APEC会议期间不仅公开与台湾人员会面,还口误用错称谓,搞得中方当场就提出抗议。



更离谱的还在后头,11月7日的国会听证会上,高市直接甩出狠话:“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并扬言若大陆武力统一台湾,日本将行使集体自卫权进行干预,这话一出口,不仅给中日关系拉响了警报,也让日本国内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

高市的算盘并不复杂,一方面靠“强硬”赢取支持率,另一方面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借“台海危机”之名,为日本扩军、修宪铺路,说白了就是趁乱打政策擦边球,把战后和平宪法往垃圾桶里扔。

可问题是日本国内不是铁板一块,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就站出来泼了一盆冷水,他公开警告:日本应该反省历史,别再走对抗老路,他的发言让舆论场迅速转向,社交媒体上也开始出现大量批评高市的声音,指责她拿国家安全当儿戏。



日本民众也不是傻子,谁都明白一旦真跟中国撕破脸,日本能扛得住吗?自卫队虽有兵有枪,但规模和作战能力远不如中国,更别提中国这些年“以陆制海”的战略已经成型,从导弹、无人机到航母编队,在东海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中方多线出击,“琉球正名”不只是历史问题,更是战略牌

这一次中国不是只在外交上“斗嘴”。中方已经打出一套“法律、军事、经济”三线并进的组合拳,先从法理上,重新提出琉球地位未定,不光是对日本的一次制度性拆台,更是针对钓鱼岛问题下的一步先手棋。



日本一直说钓鱼岛属于“冲绳县”,可一旦琉球地位不确定,那钓鱼岛的归属自然就成了“悬案”。这就是中方以小破大的战略运算。

军事上中国也不含糊,福建舰服役后,整个东海防御体系正在重构,再加上火箭军和海军在琉球周边的常态化巡航,不仅是威慑,更是常备部署,这意味着一旦局势升级,中方有能力、有准备、有手段。

在经济领域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不是纸糊的,40%的对华贸易比重摆在那里,中方一旦在稀土、半导体关键材料上出手,不仅日本制造业要“哑火”,连全球供应链都会跟着抽筋,这个杠杆日本心里最清楚。



而最让东京焦虑的,是琉球本地人的态度。冲绳长期抗议美军基地,反对日本同化政策的声音越来越强,中方这次“正名”琉球,等于给了当地反对派一面旗帜,也让日本中央政府在内部治理上平添一道裂缝。

旧账未清,新火又起,日本务必三思而后行

高市早苗可以喊口号,但现实不会陪她演戏。中方这次打出“琉球牌”,不仅是历史问题的再提,更是对日本战略误判的警示,中日之间的问题,远不止台海和钓鱼岛,更深的是对历史的认知与现实的底线。



鸠山由纪夫说得对,日本该反省的不是邻国的崛起,而是自身对过去的回避,如果连琉球都无法给出一个自洽的解释,那在更复杂的台海局势面前,日本恐怕连站稳都难。

这场看似外交交锋的背后,是战略格局的重塑,是认知边界的冲突,中方没有主动挑衅,但也不会回避斗争,接下来是日本选择继续走钢丝,还是早日回到理性轨道,时间会给出答案。

参考资料:
霸气回怼抹黑言论!中方联合国点名英日澳加等国劣迹
2025-10-11 上观新闻
中国点名批评日本“对冲绳人等原住民的偏见与歧视”,日媒破防
2025-11-10 观察者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