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毕飞宇人民日报撰文:足球赋予我的人生启示

时间:2025-10-13 22:27:18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上观新闻


原标题:亲爱的足球

作为一位资深“苏超”球迷,我常陷入一种微妙的身份困境。父亲祖籍扬州后划归泰州,母亲来自南通,我本人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妻子是徐州人,而我在南京已生活38年。这种复杂的地理脉络,让每次“苏超”赛事都成为一场内心的博弈。

当南京遇上徐州:一场球迷的身份抉择

2025年9月6日,南京奥体中心上演了一场特殊对决:排名第二的南京队对阵排名第三的徐州队。出门观战时,妻子意味深长的眼神让我陷入两难——既想为南京队呐喊,又担心赛后面对徐州籍妻子的“审判”。这场1:1的平局堪称完美解决方案,既满足了观赛热情,又避免了家庭矛盾。

这场比赛创造了“苏超”历史新高:60817名观众涌入球场。这个数字让人想起2012年中超65769人的入场纪录,那时我和儿子坐在第19区——这个特殊区域总能掀起人浪狂潮。当6万人同步深呼吸后爆发的呐喊,让我的鸡皮疙瘩如火柴头般竖起,这种震撼远超任何文字描述。

南京球迷的独特礼仪:为对手三呼加油

“苏超”赛事有个特别传统:在司仪引导下,主场球迷会为客队加油三次。当司仪喊出“让我们为徐州队加油”时,6万南京球迷整齐划一地完成这个礼仪动作。随后更动人的场景出现:当司仪准备引导为南京队加油时,全场突然陷入令人窒息的静默——这是6万人在集体深呼吸,为即将爆发的呐喊积蓄力量。这种“先礼后兵”的独特仪式,展现了南京球迷对竞技精神的深刻理解。

从野球到教练:一个作家的足球进化史

23岁初到南京时,推开窗户就看到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足球场。这个坑洼不平却标准周正的场地,成为我30余年足球生涯的起点。从风雪无阻的前锋到气喘吁吁的后卫,我的野球生涯在40岁时迎来荒诞转折——被一群年轻人聘为“联赛”教练。我的指导方式很特别:带他们观看职业联赛,要求“别看球,看人”,学习职业球员的跑位与配合。这种另类训练法让我与胡伟、汪顺宝等职业球员成为朋友。

在《南京日报》做记者期间,我甚至以“不务正业”的方式代表报社参加“市长杯”。记得首场决赛时,紧张到无法呼吸的我们最终在七人制球场夺得冠军。没有颁奖仪式,没有奖金,但泪花在眼眶中打转的瞬间,让我真正理解了足球的意义——它带来的不仅是伤痛,更是让模糊的世界显得无限辉煌的泪光。

足球教给我的人生课:给儿子的赛前夜谈

儿子上大学前夜,我们彻夜长谈足球哲学:

1. 竞争的本质:足球满足人类竞争天性,但它的边界在于游戏规则。在球场上疯狂竞争的人,走出赛场往往格外平静。人生无法试错,但足球可以。

2. 接受失败:没有常胜将军,向胜利者祝贺不是风度问题,而是能否继续站在球场的关键。失败时强迫自己走向胜利者,这是必须完成的仪式。

3. 规则意识:足球的本质是规则界定。无论有无裁判,遵守规则才能享受公平。有利与不利的规则相加约等于零,这正是公平的真谛。

4. 责任担当:精彩比赛需要有人站出来,可能是你,也可能不是。但当机会来临时,绝不可扭捏退缩。

5. 团队信任:永远相信队友,即使犯错也要继续信任。对手可能成为朋友,但队友永远是战友。

6. 直面阻拦:带球时必然遭遇阻拦,这是足球常态。你在场上的作用越大,防守力度就越强。不接受这点,就不配站在球场上。

7. 生活常识:红黄牌规则本质是生活常识的延伸。吐口水、踢裆部等行为,在生活中同样不可容忍。

当被问及“足球究竟给了我什么”时,我想说:为了眼眶里那些让世界显得辉煌的泪花,一切伤痛与汗水都值得。这种纯粹的热爱,或许就是足球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原标题:《作家毕飞宇人民日报撰文:足球究竟给了我什么?》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笪曦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