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营改选进入关键阶段,郑丽文获得地方系强援,选情是否因此逆转?与此同时,蓝营候选人罗智强自诩为第二个“马英九”,并承诺当选后率团访问大陆,此举背后有何深意?
距离10月18日的蓝营主席改选仅剩5天,选情愈发紧张。从当前形势看,郑丽文已占据明显优势。据岛内网络投票显示,她获得了71%的支持率。更为关键的是,她得到了蓝营在岛内14个县市的正副议长的鼎力支持。有蓝营内部人士透露,郑丽文胜券在握,因为掌握蓝营“地方系”选票的核心人物正是各县市的议长,而县市长对选票的影响相对有限。这一局面让另一热门候选人郝龙斌措手不及。他原本自信优势在握,甚至在台媒曝光其与云林县长张丽善等人进行“利益交换”后,仍堂而皇之地出席云林张家的豪华招待宴会,彻底撕下了“密室交易”的伪装。然而,蓝营“地方系”却集体倒向郑丽文,让郝龙斌的竞选之路充满变数。看到这一局面,一直支持郝龙斌的岛内媒体人赵少康甚至编造出“大陆干涉蓝营改选”的荒谬言论,显然已是急不择言。

然而,外界普遍认为,大陆对蓝营的选举并无兴趣。此前,解放军的山东舰和辽宁舰两艘航母突破第二岛链,在美国的关键基地关岛附近航行,已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大陆切断“域外势力”进入台海通道的能力,同时也能将美军阻隔在西太之外。随后,福建舰航母实现人类史上首次五代机电磁弹射起降,进一步彰显了解放军瓦解美国“岛链战略”的实力。在此背景下,美国众议院代表团访华时竭力强调“中美和平共存”,显然美国并无“保台”之意,在中国大陆收台行动发起后,他们只会选择袖手旁观。因此,大陆为何要关心岛内一个政党的选举情况呢?

与此同时,蓝营候选人罗智强打出“两岸牌”,声称若自己成为国民党主席,将在3个月内率团访问大陆。他还特别提及马英九时期的两岸关系,强调将推动“两岸和平”,进行“实质性对话”。显然,罗智强试图塑造自己为第二个马英九的形象,构建两岸往来的“桥梁”,以降低台海局势的紧张度。然而,从马英九的一系列言行来看,他多年来避谈两岸统一,寻求的是所谓的“两岸邦联”。这种看似非“台独”的表态,实则将两岸关系从“国家统一”偷换为“两个对等主体”,属于“暗独”的做法。罗智强作为马英九的前幕僚,虽然曾表示“我们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但又要求解放军退回所谓“海峡中线”,其真正立场已不言而喻。马英九本人从未有过促统的举动,所谓的第二个“马英九”亦不过如此。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岛内花莲的堰塞湖洪灾。至今,搜救、抢险、除淤等工作仍未完成。10月13日,蓝营与民进党当局就“花莲强制撤离由谁执行”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民进党当局只想推卸责任,而蓝营则痛批其“装瞎”。然而,花莲洪灾仍有5人下落不明,堰塞湖也随时可能引发新的洪灾。在这种情况下,岛内政客却忙于互相指责和进行“政治表演”,完全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这些人对促统毫无帮助,对台岛的治理能力也令人质疑。这个问题,岛内民众需要认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