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金融市场被一则重磅消息震动: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作为美国第二大海外债主的中国,却明确表示“拒绝接盘”,这一态度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美国国债总额已飙升至36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公民负债超过10万美元。这一数字不仅远超美国GDP,更让全球投资者对美债的可持续性产生质疑。作为美国第二大海外债主,中国持有美债规模虽已从峰值1.3万亿美元降至7600亿美元左右,但仍占据重要地位。
面对美债的持续膨胀,中国政府多次强调“将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需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并明确表示“不会无限制购买美债”。这一态度被外界解读为“拒绝接盘”,引发了美国政界的强烈反应。
据外媒报道,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继续购买美债以支撑美国经济。甚至有极端言论称,特朗普曾表示要“弄死”这个大债主,以迫使中国就范。然而,这种施压策略不仅未能奏效,反而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经济摩擦。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的施压行为背后,是美国经济对债务的深度依赖。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延续,美国政府偿债成本不断攀升,急需海外资金支持。然而,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其外汇储备管理策略必然以国家利益为先,不会因外部压力而改变。
美债规模的持续膨胀,已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多次警告,美国债务水平过高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同时,多家国际评级机构也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美债的担忧。
在此背景下,中国拒绝接盘美债的态度,被视为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的贡献。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通过调整外汇储备结构,降低对美债的依赖,有助于分散风险,保护国家财富安全。
面对36万亿美元的美债压力,美国政府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债务解决方案,而非对外施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其外汇储备管理策略必然以国家利益为先。未来,美债危机将如何演变,全球金融市场将如何应对,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