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8日,清华大学发布讣告,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因病于当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这位科学巨匠的离世,引发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深切缅怀。

杨振宁先生与江苏、与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南京大学是他在国内交往最频繁、合作最深入的高校之一。上世纪30年代,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杰出毕业生吴健雄博士(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核物理学家),与杨振宁、李政道共同建立了“宇称守恒定律在原子核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下不能适用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学术界具有重大意义。
杨振宁高度评价南京大学:中国最好的五所大学之一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于1997年受聘为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当时任校长蒋树声为他佩戴南京大学校徽时,杨先生感慨地说:“我是南大人了。”当被问及“您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时,他自豪地回答:“我一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改变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自卑感!”此言一出,全场掌声雷动,持续数分钟。
作为名誉教授,杨振宁多次莅临南京大学,对南大感情深厚。他直言:“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中国最重要的五所大学,南京大学都必然位列其中。”他还表示,“觉得有责任帮助那些成绩优秀、有创新能力的贫困大学生。”2000年,杨振宁在南京大学设立奖学金,这是他首次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奖学金,也是他在国际上设立的第一个奖学金,总额达50万元人民币。

2015年,杨振宁再次来到南京大学,参加南京大学生命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论坛。他发表简短演说,并分享了对南京大学的深刻印象:“南京大学是中国最重要的几所大学之一。”他回忆道,“我第一次来南京大学是1972年,那时还见到了我在西南联大时的几位老师。80年代、90年代我也多次来访,与南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是杨振宁首次来到南大仙林校区,他对这里的环境赞不绝口:“这个新校区我没来过,这次来了以后发现新楼都很讲究。年轻同学们应该感到幸运,因为你们比父辈、祖父辈接受更好教育、研究环境的机会要多得多。”
“杨振宁奖学金”:助力贫困学子成长
记者从南京大学了解到,杨振宁是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多次到访南大,并于2000年设立了“杨振宁奖学金”,十分关心青年人才的成长。

2000年10月底,杨振宁将南京期间学术报告的报酬捐出,包括4月参加《华英讲座》所得的10000美元讲课费,以及10月底捐赠的5000美元支票,作为“杨振宁奖学金”的第二笔基金。南京大学也配套部分资金,使奖学金总额达到50万元。这是杨振宁首次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奖学金。
作为名誉教授,杨振宁多次做客南大,他表示:“觉得有责任帮助那些成绩优秀、有创新能力的贫困大学生。”据悉,该项奖学金面向全校本科生,每年评选出10名获奖者。
2000年4月,杨振宁在访问南京大学时,就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与南大校长深入交谈。他指出:“当前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正处在新历史时期,任何高校要生存就必须把握21世纪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新学科、引进新人才,积极为社会服务。”他还建议南京大学集中相关学科,加强国际问题和生物学科等领域的研究,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10所高校推到世界第一线。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江苏新闻、现代快报、南大招生小蓝鲸、交汇点新闻、TOP大学来了以往报道等”,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