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雷军谈‘黑公关’:企业应对舆论危机的困境与反思

时间:2025-10-21 04:36:54 来源:关尔东 作者:关尔东



近日,浙江日报刊发评论文章,指出企业不应以‘黑公关’为借口,将公众的正常关切或批评简单定性为恶意攻击,而应具备包容态度,理性听取各方意见。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共鸣,也让人联想到此前西北餐饮企业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误判舆论’的典型案例。

贾国龙曾公开指责罗永浩为‘网络黑嘴’,而彼时西贝正深陷互联网舆论漩涡。这一‘先定性后回应’的逻辑,暴露出企业面对危机时的典型误区——将舆论争议的‘果’误认为‘因’,反而激化了公众的逆反情绪。

事实上,多数公众的质疑并非无理取闹。若企业能以证据链为基础,就事论事地澄清问题,往往能赢得理解。反之,若采取冷处理或扣帽子的方式,只会加剧矛盾。雷军在公开场合呼吁抵制网络水军和‘黑公关’,正是基于对这一规律的深刻认知。

作为互联网领域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企业家,雷军对小米汽车安全问题的沉默,实则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无奈。他深知,任何回应都可能被‘黑公关’断章取义,进而引发新一轮攻击。这种困境,折射出企业一把手在舆论场中的两难选择。

雷军早年曾公开表示,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是其偶像。然而,这位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创新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家,却因个别偷税漏税者的恶意裹挟,陷入声誉危机。这背后,‘黑公关’的推波助澜难辞其咎。

柳传志的遭遇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互联网时代,‘毁神’的冲动与‘造神’的狂热同样强烈。在部分网民眼中,逻辑与事实无关紧要,他们更热衷于在暗处踩踏他人,以发泄个人情绪。这种情绪化攻击,往往与企业实际行为无关,却能造成实质性伤害。

更值得警惕的是另一种‘黑公关’——无脑吹捧者。他们并非企业实际消费者,却擅长将任何事件包装成‘功绩’,甚至能将黑说成白。这种过度赞美,看似无害,实则暗藏危机。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长期沉浸在无脑吹捧中,极易丧失判断力。当企业面临‘冰山’般的潜在风险时,溜须拍马者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不足为惧’,最终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这种‘口蜜腹剑’的危害,远大于直接批评。

规避两类‘黑公关’的关键,在于建立‘谁主张谁举证’的讨论机制。若质疑方能提供合理证据链,企业就应就事论事地回应,而非上纲上线或制造逻辑陷阱。尤其要警惕无脑吹捧者,他们的甜言蜜语背后,可能是企业走向歧途的推手。

公众对安全问题的关切,本是网络空间的正常现象。若将这种声音视为聒噪,反而违背了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精神。企业真正需要远离的,是那些用‘黑公关’手段掩盖问题,或用无脑吹捧麻痹决策的行为。

反对‘黑公关’,核心在于维护理性讨论的空间。无论是恶意抹黑还是无脑吹捧,都应被企业警惕。唯有以事实为依据,以理性为准则,才能在舆论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