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2025年中国IPv6发展报告:活跃用户数达8.65亿领跑全球

时间:2025-10-29 16:09:15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界面新闻

第四届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今日(29日)发布《中国IPv6发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我国IPv6发展已形成点面结合的立体化推进格局。截至2025年9月,我国IPv6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三项核心指标均位居全球首位,技术、产业、设施、应用及安全体系全面完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一、关键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

用户规模突破8.65亿大关

截至2025年9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8.65亿,较2017年的293万增长294倍,网民渗透率从0.39%提升至77.02%。这一数据不仅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更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取得重大突破。

网络流量占比持续攀升

全国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总流量中,IPv6流量占比达34.02%。其中移动网络IPv6平均流量占比69.02%,较2019年底增长近14倍;固定网络占比30.63%,增长34倍。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2月我国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首次突破50%,实现历史性超越。

地址资源储备全球领先

我国IPv6地址资源总量达71590块(/32),占全球已分配地址的14.61%,位居世界第二。充足的地址储备为万物互联时代的智能终端接入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基础设施实现全面升级

骨干网络完成IPv6改造

三大基础电信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已完成全国骨干网、城域网及4G网络的IPv6升级改造,新建5G网络和千兆光网同步部署IPv6。全国27个骨干网直联点全部开通IPv6,网间带宽达45.80Tbps,流量占比28.25%。广播电视网络方面,25个省份宽带数据网已支持IPv6,CERNET核心节点全部实现IPv6互通,总带宽达1.40Tbps。

国际带宽扩容超百倍

截至2025年9月,三大运营商IPv6国际出入口带宽达11.32Tbps,较2019年增长超100倍。CERNET国际出入口带宽达80Gbps,增长3倍,为跨境数据流通提供高速通道。

网络质量持续优化

运营商将IPv6指标纳入日常运维体系,实现常态化监测。2025年9月数据显示,网内IPv6平均时延27ms,较2019年降低23%,丢包率低于0.01%。应用侧测试表明,26个省份用户通过IPv6访问的时延已低于IPv4。

三、应用生态日趋完善

数据中心全面支持IPv6

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全部数据中心改造,域名系统(DNS)全面支持IPv6解析。大型互联网企业自建数据中心改造率超95%,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八大枢纽节点全部支持IPv6。

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国内主要云平台完成可用域IPv6改造,超95%云产品提供IPv6服务。业务开通流程持续优化,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升级指引,用户体验大幅提升。

CDN节点支持率突破94%

截至2025年9月,主流CDN企业的5932个节点中,94.93%已支持IPv6。企业对新接入域名默认启用IPv6优先响应,加速互联网流量迁移。

四、终端支持能力全面增强

移动终端全栈支持

自2019年起,所有新入网移动终端均默认配置IPv4/IPv6双栈,主流手机品牌全面开启IPv6功能。iOS12.1、Android8.0及鸿蒙系统已实现全协议支持。

家庭网络升级加速

基础电信企业集采的家庭网关(光猫)IPv6开启率达96.86%,定制路由器支持率98.64%。智能组网产品超6亿台支持IPv6,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支持率超85%。主要路由器企业新设备默认开启IPv6,在网设备开启率超90%。

物联网终端爆发增长

三大运营商新增物联网平台及终端全面支持IPv6,连接数达15.8亿,年增长率84.02%,单栈连接数超3600万。

五、融合应用持续深化

政务服务IPv6改造完成

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超95%,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及全国一体化平台全面具备IPv6服务能力。政务公开及新媒体检查指标明确要求IPv6改造。

头部应用引领流量迁移

国内200款主流App和100个商业网站IPv6支持率达97.33%,客户端平均流量占比74.51%,其中41款App占比超90%。视频、社交、电商等领域应用持续加大IPv6引流力度。

行业应用多点突破

教育领域:147所“双一流”高校和704所省属高校门户网站支持率92.36%,新建省级教育专网同步部署IPv6。
金融领域:超1万个门户网站及客户端完成改造,公众服务支持率95%。
能源领域:油气生产网络、炼化控制系统全面升级,智能巡检系统实现IPv6全覆盖。
工业领域:超60%跨行业平台支持IPv6,97家央企和552家省属国企门户网站支持率87.21%。

六、技术创新引领全球发展

“IPv6+”技术体系构建完成

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形成以SRv6、网络切片、随流检测等技术为核心的“IPv6+”体系。三大运营商部署超1000张“IPv6+”网络,覆盖300余个地市。阿里云通过SRv6技术构建智算互连网络,清华大学建设国内首个IPv6创新产业园。

标准体系日益完善

截至2025年9月,我国已发布138项行业标准,立项52项国家标准(发布35项),覆盖创新、监测、部署、安全等领域。国内企业在IETF成立多个工作组,提交超百篇标准文稿,国际贡献度显著提升。

单栈技术取得突破

清华大学建设全球首条1.2Tbps超高速IPv6主干通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运营商开展大规模单栈试点:中国移动推动超5亿用户使用IPv6单栈,中国联通在7省完成5G独立组网试点,中国广电完成5G骨干网单栈商用。

七、安全防护体系全面建立

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多部门协同开展IPv6安全执法检查,推动等级保护、数据审计等措施落地。构建监测-研判-处置一体化能力,累计处置恶意地址段超3000个、僵尸木马事件超2万起。

安全产品迭代升级

发布《IPv6网络安全设备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主流安全设备实现IPv6功能全覆盖。企业推出专项改造服务,为企业迁移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八、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试点项目带动全局发展

中央网信办遴选9个优秀城市和40个示范项目,8个重点城市流量占比增幅显著。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网络去NAT”试点,推动设备容量零增长。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3项领先科技成果,展示中国IPv6创新实力。

社会参与氛围浓厚

2021-2024年举办三届创新发展大会,发布多份行业报告;两届技术应用创新大赛评选238个获奖项目。各地区开展“六进”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认知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