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一档播客节目中抛出惊人预言:未来5至6年内,传统智能手机与应用程序(App)或将彻底消失,人类消费的绝大多数内容将由人工智能(AI)直接生成。这一观点迅速引发科技界热议,被视为对现有数字生态的颠覆性重构。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马斯克详细描述了这一未来图景:"未来不会有操作系统,也不会有App。你的手机将仅作为显示像素和播放声音的载体,它通过预测用户需求实时生成内容,AI将深度集成至设备中。"他进一步解释,所谓"手机"本质上是AI推理的边缘计算节点,配备无线电模块实现连接,服务器端AI与用户设备上的AI协同工作,生成用户所需的实时视频内容。
针对AI对就业市场的冲击,马斯克给出了具体时间线:
在长达3小时的对话中,马斯克还透露了其AI项目Grok的核心原则:"Grok平等看待所有人类生命,团队投入巨大资源对抗网络偏见,确保AI如实反映事实,而非被政治正确扭曲判断。"他预测,AI将在2026年超越单个人类智商,2030年超越全人类智慧总和,这一变革由Neuralink、xAI等项目推动,堪称"文明重塑计划"。
除AI领域外,马斯克还宣布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可运行飞行汽车原型的展示,并强调这将是"最令人难忘的发布会"。他比喻称:"我们生活在一个引力恰好允许离开地球的星球,如同电子游戏设置在最高难度,但并非不可突破。"当前,人类正面临关键抉择:通过AI技术实现繁荣,或在意识形态冲突中走向崩溃。
马斯克的预言并非孤例。今年5月,OpenAI宣布苹果传奇设计师乔尼·艾夫(Jony Ive)团队加入,开发以AI为核心的智能设备。据外媒报道,该设备可放入口袋,具备强大感知能力,支持本地运行定制AI模型,复杂任务调用云端算力,目标成为继电脑、手机后的"第三个核心设备"。
无独有偶,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2025云栖大会上提出类似观点:"自然语言将成为AI时代的源代码,用户通过母语输入需求,AI即可编写逻辑、调用工具、搭建系统,完成数字世界工作并操作物理设备。"他预测,大模型将吞噬传统软件,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潜在开发者规模将从千万级跃升至数亿级。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