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AI赋能工业文化变革:机遇、挑战与未来协作新范式

时间:2025-11-07 12:03:4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11月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5工业文化发展大会”平行会议三——“重构・跃迁——AI时代的文化重构与产业跃迁对接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会议聚焦人工智能(AI)对工业文化的重塑作用,通过圆桌对话深入探讨技术变革下的机遇与挑战。


主办方供图:圆桌对话现场

工业精神的AI新解:从传统到智能的进化

“AI+智能制造”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渗透率已达68%,智能工厂带动重点行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5%以上。AI驱动的生产模式正重构工业价值链,而工业文化的内核也随之演变。圆桌对话由《企业家》杂志社社长王仕斌主持,每日经济新闻党委书记刘学东、盛景网联高级合伙人颜艳春、三花集团CIO刘隽及用友网络科技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阚华光围绕主题展开深度交流。

针对“工匠精神与工业精神在智能化时代的作用”,刘学东从媒体视角提出:“工匠精神是热爱、专业与精致的融合,工业精神则是拼搏、创新与合作的体现。”他强调,从工业革命到工业4.0,工业精神始终是产业进步的核心动力。在AI时代,企业需通过品牌塑造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实践展现新工业文化价值,同时挖掘工业遗产的品牌潜力。

颜艳春则提出“智能守恒公理”,认为AI将使工匠精神从少数人的能力转变为可低成本复制的工业灵魂。“工匠精神代表理性与效率,工业精神代表感性与极致美学。”他指出,柔性工业精神可推动“为每个人制造”的个性化生产模式,满足极致需求。

从企业实践角度,阚华光建议AI应用优先解决业务痛点、降本增效与提质;刘隽则提出从价值维度、实施难度与数据质量三方面评估AI落地可行性。

人机协作新范式:AI是梯子,而非替代者

面对AI浪潮,如何平衡人的创造力与机器效率成为关键议题。每日经济新闻作为主流财经媒体,自2023年加入工业元宇宙协同发展组织AI应用工作组,并于2025年11月下旬推出“雨燕智能体”,探索财经媒体创作新模式。刘学东分享转型经验时感慨:“AI转型充满挑战,尤其是对内容质量要求极高的媒体行业。技术平权虽提供开源工具,但企业需明确自身定位,避免盲目投入损害短期利益。”

针对“人机关系”,阚华光提出“人+AI”协作理念。他以用友网络数智员工为例,指出AI可完成重复性工作,释放人类创造力:“AI是梯子,帮助员工成长,而非替代的锤子。技术应让我们专注于AI无法完成的高价值任务。”

刘隽从战略层面建议:“企业引入AI是为了保持高速增长,而非裁员。应将AI视为合作伙伴,通过技术提升研发效率。”颜艳春则以乐观态度拥抱变革,预测未来人类收入将由AI智能体创造,带来“为意义、尊严与价值感劳动”的解放。他提出“π型人才”概念:一横代表更高认知,两竖代表创造力与AI共舞能力。“AI是人类的放大器,未来人人可成为设计师或工匠。”

此次圆桌对话揭示了AI时代工业文化的三大趋势:传统精神与智能技术的融合、人机协作模式的创新、以及个体价值在技术浪潮中的重塑。随着AI渗透率的提升,工业文化正从“制造”向“智造”跃迁,而如何平衡技术效率与人文价值,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