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概念研究所:太空算力解析——定义、优势与市场前景

时间:2025-11-18 03:16:32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界面新闻

概念研究所:太空算力解析——定义、优势与市场前景

一、太空算力是什么:让卫星成为算力“最强大脑”

太空算力,顾名思义,是将“数据中心”从地面迁移至地球轨道上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它突破了传统卫星仅用于拍照、传图的局限,使卫星能够在太空中直接完成AI训练、推理以及大规模数据计算任务。

形象地说,太空算力赋予了卫星“思考”的能力,让卫星在采集数据的同时就能进行实时计算和分析。这一变革不仅解决了地面数据中心在带宽、能耗和延迟方面的瓶颈,还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

二、太空算力究竟有何优势?

1. 能源供给充足:地面数据中心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而太空中的太阳能辐射强度远高于地表,且不受昼夜交替和天气干扰,为太空算力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2. 散热效率高:太空的真空环境为散热提供了无限可能,通过辐射散热即可实现高效冷却,无需消耗水资源。相比之下,地面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冷却,不仅成本高昂,还对环境造成压力。

3. 部署更加灵活:卫星的制造与发射周期以“月”为单位,无需征地、土建及配套市政审批,扩容只需通过增补星位即可完成。这种灵活的部署方式使得资本支出前置且线性可控,降低了运营成本。

4. 数据高效利用:传统模式下,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和带宽,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而太空算力让数据在轨处理,只回传结果,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利用效率。

三、国内外太空算力发展现状

海外方面:2025年11月,马斯克在星舰发射现场宣布,未来4-5年内,将通过星舰每年部署100GW的太空数据中心。此外,美国初创公司StarCloud也成功发射了搭载英伟达H100芯片与谷歌Gemini大模型的试验星,标志着太空算力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国内方面:中国在这场太空算力竞赛中同样不甘落后。今年5月14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十二星的方式,将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送入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这是人类首次在近地轨道构建起分布式算力网络,标志着中国在太空算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太空算力市场前景与投资机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由2020年约1.0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1%,预计至2029年将达到约8.0万亿元。太空算力以其“低成本、广资源、大空间”的特点,为商业航天找到了一个稳定长期的盈利模式。

当前,太空算力正处于“天感地算”向“天数天算”的过渡阶段。未来,随着组网计划的推进,将形成全球覆盖的空天算力网络,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对于投资者而言,太空算力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无疑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例如,人工智能ETF(159819)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该指数覆盖A股人工智能产业链龙头,由市场中50只市值较大且业务涉及人工智能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股票组成,计算机、电子、通信行业合计占比约90%。相关联接基金A/C(012733/012734)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投资渠道。

此外,科创人工智能ETF(588730)跟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该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30只市值较大且业务涉及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人工智能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同样值得投资者关注。

注:数据来源:WIND及个股公告;以上仅为对指数以及相关个股有关信息的客观展示,不代表指数及相关基金未来表现,不作为任何投资收益保证或投资建议。指数编制方案后续可能进行调整。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观点,亦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建议持有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本材料不构成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完整版风险提示函详阅易方达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