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重庆2030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将超3000亿元

时间:2025-11-18 19:10:26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界面新闻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日正式印发《重庆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创新蝶变行动计划(2026—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标志着重庆在人工智能终端领域全面发力,加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锚定3000亿目标 构建“3353”产业体系

根据行动计划,重庆将依托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重点构建“3353”人工智能终端产业体系:聚焦三大核心终端(手机、计算机、家电)、三大智能终端(机器人、穿戴设备、视听设备)、五大新兴终端(潮玩、教育、医疗、工业、特种设备)及三大算力基础设施,形成全链条协同发展格局。到2030年,计划推出20款以上市场爆款产品,打造50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独角兽企业。

四大行动计划 推动终端智能化升级

1. 优势终端蝶变重生行动

  • AI手机:研发具备多模态交互、智能决策能力的终端,支持跨设备服务流转,打造“手机+IoT”生态。
  • AI计算机:面向办公、医疗、设计等领域,推出AI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及行业专用电脑,推动生产力工具智能化转型。
  • AI家电:冰箱、空调等家电集成轻量化AI决策系统,实现故障预测、节能优化;厨电产品突破智能菜谱、自动化烹饪等核心技术。

2. 具身智能蝶变飞跃行动

  • 工业机器人:重点研发焊接、装配、质检等场景的智能机器人,推动其在企业智能化改造中率先应用。
  • 服务机器人:开发商业服务、康复理疗、智慧管家等产品,覆盖养老、教育、家政等领域。
  • 特种机器人:针对消防、电力巡检、极限作业等场景,研发排爆搜救、诊断治疗等专用机器人。

3. 个性消费蝶变领航行动

  • 智能穿戴:发展智能眼镜、手表、耳机等设备,满足健康监测、户外运动等需求。
  • 智能视听:推出支持空间音频、沉浸式体验的AI视听终端,及AI直播一体机、超高清编解码器等产品。
  • 智慧家庭:推动电视、音箱等设备AI融合,实现安防监控、智能照明等场景联动控制。
  • 智能潮玩:创新智能玩偶、编程积木等交互终端,发展数字手办、互动盲盒等新兴产品。
  • 智能教育:研发AI学习平板、智能笔等教辅工具,培育具备情感识别、智能生成功能的下一代教育智能体。

4. 算力筑底蝶变支撑行动

  • 智算服务器:搭载高性能GPU/NPU芯片,构建异构计算架构,支持大模型训练与推理。
  • 通用服务器:优化硬件架构,提升对多类型AI负载的支持能力,满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 大模型一体机:开发训推一体机、推理一体机,降低AI应用门槛,提供政务、金融等领域定制化解决方案。
  •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高性能算力中心,联合成都、西安共建算力网络联盟,推动数据中心集群协同发展。

三大重点举措 强化产业生态支撑

1. 推进产业创新发展

  • 开展AI芯片、新型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开源开放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及制造业创新中心。
  • 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推广应用国家、行业标准,参与制定基础软硬件技术、安全合规认证等标准。

2.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 优化产业布局:中心城区聚焦研发制造,主城新区发展整机及配套,其他区域因地制宜布局消费终端。
  • 完善产业体系:承接前端软件信息企业与后端整机研发制造转移,增强产业链韧性。
  • 培育市场主体:支持整机企业转型AI终端研发,引育高新技术企业及独角兽企业。

3. 推进产品应用示范

  • 拓展应用场景:推动AI与政务、医疗、教育等领域融合,开发规模化产品。
  • 加强产品推广:制定创新产品目录,搭建展览展示中心,鼓励优秀产品“出海”。
  • 推进品牌建设:举办会展、论坛等活动,构建“活动引流+生态聚势+品牌赋能”体系。

四大保障措施 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 统筹协调:强化跨部门协同,建立产业监测评价体系,定期调度行业动态。
  • 政策支持:争取中央资金,统筹市级专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
  • 人才支撑: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支持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
  • 隐私安全:采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探索公共数据开放机制,建立数字化治理体系。

重庆此次行动计划的出台,不仅为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蓝图,更通过具体目标、行动路径和保障措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撑。随着计划的逐步实施,重庆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终端产业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