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济深 编辑/吕栋)
2025年9月30日,OpenAI正式发布视频创作软件Sora APP后,仅用四天便登顶美国APP Store下载榜首。这款工具凭借强大的生成能力,迅速点燃全球创作者的热情,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莫过于皮卡丘在赛博世界的“解封”狂欢。
依托Sora的‘参演’功能,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成为互联网最活跃的‘虚拟演员’。网友通过AI技术将其形象植入各类场景,从太空探险到厨房烹饪,逼真的还原度引发‘玩坏了’的集体狂欢。与此同时,皮卡丘这一经典IP也迎来二创爆发期——在用户生成的视频中,这只黄色电气鼠时而化身持枪士兵,时而变身星级大厨,甚至扮演起加勒比海盗,展现出远超原作的想象力边界。
面对海量未经授权的皮卡丘二创内容,拥有‘东半球最强法务部’之称的任天堂却迟迟未采取行动,这一反常现象引发行业热议。据技术分析,Sora平台采用的‘选择退出’(opt-out)机制是关键诱因——该机制默认允许所有受版权保护的角色参与生成,仅当版权方主动提出屏蔽请求时,相关IP才会被限制使用。这种‘先使用后授权’的模式,使得在任天堂正式介入前,用户创作行为未触发平台过滤机制。
对比来看,迪士尼已明确要求OpenAI禁止使用其IP,显示出不同版权方对AI生成内容的差异化态度。法律专家指出,尽管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为平台提供‘安全港’保护,但Sora的训练数据与生成结果均涉及受保护IP元素,仍存在显著侵权风险。此前迪士尼起诉Minimax、华纳兄弟起诉Midjourney等案件,均将未经许可生成版权内容作为核心诉由。
10月4日,奥特曼在博客中披露了Sora的盈利方案:通过与版权方分享用户生成内容的收益,构建可持续的商业生态。他坦言:‘用户生成视频的规模远超预期,我们必须找到盈利路径。’具体模式虽未最终确定,但‘IP分成’已成为明确方向——OpenAI计划将部分广告或订阅收入,分配给允许其IP被生成的版权方。
这一策略获得部分行业人士认可。某互联网创业者分析称:‘对游戏、影视公司而言,尘封的经典IP缺乏变现渠道。若能通过用户创作实现病毒传播,还能获得版权费,无疑是双赢选择。’此外,创作者的多维度二次开发,可为IP方提供市场热度验证,辅助角色迭代决策。
然而现实阻力不容忽视。OpenAI已确认迪士尼选择‘退出’Sora生态,而任天堂授权的可能性依然渺茫。更严峻的是,2025年上半年OpenAI营收43亿美元,研发支出却达67亿美元,全年现金消耗预计85亿美元。在130亿美元营收目标压力下,推进商业化已成为生存必需。
Sora上的皮卡丘狂欢,本质是OpenAI在‘创新自由’与‘版权保护’间的艰难博弈。若能说服任天堂等巨头开放授权,这些经典IP将成为源源不断的财富密码;若陷入版权诉讼,则可能重蹈Midjourney等平台的覆辙。
对AI行业而言,这场博弈具有风向标意义。它或将决定未来内容平台是走向‘野蛮生长的侵权洼地’,还是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共同体’。正如奥特曼所言:‘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新世界,而规则需要所有人共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