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0月13日讯(记者 黄心怡)近日,在泰安市举办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暨“星算”计划02组星座合作大会上,国星宇航正式发布了‘星算’计划02组星座,标志着全球AI太空基础设施的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与此同时,单星算力突破10P的“天秤-10”卫星也同步亮相,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此外,大会现场还达成了多项产业合作项目签约,为商业航天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介绍,“星算”计划02组星座的研制部署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4日,“星算”计划01组星座已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此次02组星座的正式发布,不仅意味着“星算”计划实现了从首发技术验证到规模化部署的阶段转变,更预示着可覆盖全球的人工智能太空基础设施正在加速成型。
在大会现场,国星宇航还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计算卫星平台——“天秤-10”。这款卫星平台单星算力突破10POPS,展现了国星宇航在卫星计算领域的强大实力。
除了新产品的发布,国星宇航还分别与联陆智能、宏大卫星、天铁科技等企业达成了“星算”计划星座共建协议。会上还举行了“星算”计划02组星座合作伙伴授牌仪式,向北京热数科技、天津讯联科技、星遥光宇、中山德华、揽月机电、国科鸿飞、天银星际等10家企业颁发了“星算”计划合作伙伴证书。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泰安正在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重点打造泰安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汶河空天经济产业园、新泰市火箭试验中心三大产业园区,为商业航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在会上表示,中美俄等世界大国都将发展航天产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置于优先发展位置。他认为,航天产业是未来科技强国的核心落脚点之一。
然而,王建宇也指出,目前国内公布的卫星星座计划超过100个,行业存在无序发展和内卷竞争的问题。规划数量庞大,但实际发射比例过低。他强调,商业航天的模式正在建立之中,需要民营企业努力创造市场。
从发展挑战来看,王建宇表示,商业航天的成本要求和传统航天的成本是数量级的差别。只有真正实现工业化生产,完成供应链建设,才能形成产业。他强调,航天也是一项高门坎的技术,没有创新、没有人才很难脱颖而出。指标的提高靠技术创新,成本的降低也要靠技术创新。
此外,王建宇还提到,航天产品的不可维修性是航天商业化难点之一。尽管可靠性的要求正在发生变化,但质量仍然是航天的生命线。他指出,航天技术对人才的门槛高、专业要求强,需求和现状差距很大,数量严重不足,亟需加大人才的培育力度。
王建宇认为,航天事业走向商业化,市场规模正在高速提升,但应用市场还急需培育。商业模式大闭环的形成还需上下共同的努力。商业航天成本控制、工业化生产、新技术创新和供应链建立缺一不可,这是航天企业更是民营企业难得机遇。
他最后强调,商业航天是硬科技、长周期、高回报的新兴产业,需要投资者具有耐心。国家、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是目前我国商业航天投入的主要来源。商业航天追求高指标低成本,理念的创新是前提,技术的创新是手段,人才的集聚是根本,一定要加强对人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