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EGFR-TKI耐药问题,一直是全球肿瘤治疗领域的核心挑战。近日,科伦博泰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公布了一项突破性成果:其自主研发的TROP2 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在III期临床研究中,成为全球首个在EGFR突变NSCLC二线治疗中同时实现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双重获益的药物,为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近年来,EGFR突变NSCLC的治疗取得革命性进展,但耐药问题仍是临床最大痛点。在靶向药出现前,晚期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仅约1年。EGFR-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全球权威指南均推荐其作为一线标准治疗,其中三代TKI奥希替尼为优先推荐方案。
然而,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对EGFR-TKI产生耐药性,导致疾病进展。根据临床指南,耐药后患者需接受含铂双药化疗或单药化疗,但这些方案仅能延长中位PFS数月。当患者对所有已知TKI及联合方案耐药后,将陷入“无药可用”的绝境。
在2025年ESMO年会上,科伦博泰公布的OptiTROP-Lung04研究数据引发关注。该研究对比了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与含铂双药化疗(培美曲塞+铂类)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纳入376例患者,按1:1比例分组,中位随访时间达18.9个月。
结果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组经BIRC评估的中位PFS为8.3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的4.3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1%;OS数据尚未达到(NR),但化疗组为17.4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0%;客观缓解率(ORR)为60.6%,高于化疗组的43.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8.3个月,优于化疗组的4.2个月。
安全性方面,两组最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均为血液学毒性,但芦康沙妥珠单抗组未报告间质性肺病(ILD)/肺炎病例,整体安全性可控。
这一结果标志着芦康沙妥珠单抗成为全球首个在二线EGFR突变NSCLC治疗中实现PFS与OS双重获益的ADC药物,也是全球首个覆盖肺癌二线及以上治疗的TROP2 ADC。此前,同类药物如康方生物的AK112在HARMONi研究中OS数据未达统计学显著性,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的Dato-DXd在TROPION-Lung05研究中OS风险比(HR)为0.94,亦未显示显著差异。德达博妥单抗的单药或联合奥希替尼策略仍在等待III期数据验证。
芦康沙妥珠单抗的突破性成果,直接推动了其获批用于EGFR突变NSCLC的二线治疗,填补了该领域长期存在的治疗空白。
基于后线治疗的成功,芦康沙妥珠单抗已将目标转向空间更大的一线治疗市场。2024年,科伦博泰宣布启动III期临床研究(SKB264-III-15),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奥希替尼对比奥希替尼单药一线治疗携带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这一研究若获成功,将进一步巩固芦康沙妥珠单抗在肺癌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