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明日霜降将至,老话‘霜降重阳前,必定是灾年’究竟何意?早看早知道,为您解析这句农谚的背后含义。

随着九月的深入,时间悄然流逝。今日已是农历九月初二,阳历10月22号,周三的疲惫感似乎让一周的时光显得格外漫长。然而,过了周三,本周的尾声也就不远了。
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中,今日是寒露节的最后一天,太阳已到达黄经209度。寒露,作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它的结束预示着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的即将来临。

如果说寒露是气温下降,露水变得冰冷的开始,那么霜降则是露水在气温骤降到冰点附近时凝结成冰晶的时刻。老人们常说,夜晚和早晨时分,打霜的景象让清晨变得白茫茫一片。霜降时节,虽然多是晴天,但气温已低至极点,天气愈发寒冷。打霜对草木和农作物有着显著影响,霜降过后,草木枯黄,蔬菜也遭受了霜打。不过,打过霜的蔬菜往往更加美味,特别是霜降后即将上市的红菜苔,这是冬季最不怕冻的蔬菜,深受人们喜爱。

那么,霜降具体何时入节呢?
霜降的入节时间,主要取决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的时刻。一般来说,霜降在阳历10月22号到24号之间到来。而今年的霜降具体入节时间是在10月23号11点51分。今日已是10月22号,因此,明日便是霜降之日。
从农历时间来看,今日已是九月初二,明日10月23号便是九月初三。九月,以菊花为代表,因此也被称为菊月。而菊花,更是九月初九重阳节的象征。

每逢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称之为老人节、敬老节或菊花节。因此,重阳节的习俗包括登高望远、赏菊花和茱萸花、喝菊花酒等。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而霜降通常在九月中旬之后,即农历九月十五之后。因此,一般来说,重阳节在霜降之前到来,霜降则在重阳节之后。这才是顺应年景发展的常规顺序。
然而,由于农历存在闰月的情况,重阳节有时可能在霜降之后到来,即霜降在重阳节之前。这样的年景,在古人看来,是有特殊说法的。老话说‘霜降重阳前,必定是灾年’,这句农谚究竟该如何理解呢?

‘霜降重阳前,必定是灾年’
这句话指的是,当霜降节气在九月初九重阳节之前到来时,便预示着这一年可能是灾年。就比如今年,霜降入节在九月初三,而九月初九才是重阳节。因此,今年便是典型的‘霜降重阳前’的年景。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总结,这样的年景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被认为必定是灾年。为何会如此认为呢?
因为霜降意味着气温已下降到冰点,人们开始感受到寒冷。而此时,秋播工作可能尚未完成,即使已经播种,种子也还未出芽。此时,寒冷天气的到来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霜降在重阳前到来,说明天气寒冷得早,这对农业生产来说确实是个坏消息。

当然,这只是古人的经验总结,并无科学依据,只能作为借鉴意义。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依靠科学的方法来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