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举尘埃落定仅72小时,岛内政坛便因一纸人事名单再掀波澜。郑丽文当选后第三天,其核心班底布局尚未正式公布,已引发党内高层公开质疑,这场权力更迭后的首场风暴,正将百年政党推向舆论漩涡中心。

据台湾多家媒体披露,郑丽文团队拟定的"权力核心圈"包含两大关键任命:前新北市副市长李乾龙将接掌党秘书长要职,连胜文则继续留任副主席。这份名单经台媒查证,在10月20日召开的国民党中常会上已进行初步协商,李乾龙接任秘书长一职几成定局。
李乾龙的政治资历堪称扎实。2018年协助侯友宜竞选新北市长时,他主导制定的区域竞选策略助力国民党在该市拿下33席议员席次,创下历史最佳战绩。此次郑丽文在新北地区赢得近两万张选票,背后三重地区的基层动员网络功不可没,而这正是李乾龙长期经营的地盘。
两岸事务副主席人选同样引发关注。拟任该职的杨永明已获马英九办公室含蓄背书,马英九更与其密会两次,承诺协助打通大陆学术机构交流管道。杨永明接受《中国时报》采访时透露,计划于12月组织经贸参访团赴上海、深圳,主推台商返台投资议题。

在人事布局引发讨论的同时,赵少康发布的逾千字声明将矛盾推向高潮。这份通篇回避祝贺用语的声明直指党内路线分歧:"倘若党中央仍固守旧有思维,拒绝清除亲中派影响,即便赢得选举也难施政有效"。更引发轩然大波的是,他再度提起选前"大陆介入"争议,声称"尽管部分证据遭反驳,但疑点仍未完全排除"。
此言一出,民进党反应速度甚至快过国民党自身。"立法院"党团紧急召开记者会,发言人吴峥当众朗读赵少康全文三次后总结道:"连国民党自己都承认倾向亲中,我们更应提高警觉"。这记精准的"政治扣杀",瞬间将国民党推向"亲中"标签的舆论风口。

国民党内部震动远未平息。黄复兴党部在此次选举中为郑丽文提供高达82%的支持率,其成员普遍重视两岸和平发展路径。赵少康提出"削弱亲中力量"的论调,直接触及其核心关切。基层党工更翻出2022年旧事:当时赵少康为助选曾公开宣称"国民党就是亲中爱台",如今立场急转令众多党员困惑。
选前最后一周,赵少康曾公开指控郑丽文"获得北京支持",呼吁国安单位介入调查,结果遭郭正亮当场驳斥。郭引用实际投票数据分析指出,郑丽文的支持主要来自军公教系统与年轻族群,所谓"大陆干预"并无数据支撑。面对质疑,郑丽文回应称:"推动两岸和解无需畏惧标签化,只要对台湾整体有利,任何对话对象我都愿意接触"。

此次选举中,郝龙斌以3.5万票紧追郑丽文,其所依托的"深蓝"阵营拥有多位重量级政治人物。党内资深人士建议增设两名副主席,分别由郝龙斌与罗智强担任,借此平衡派系力量。罗智强已表态松动,表示"一切以党中央利益为优先";但郝龙斌至今未公开回应,仅透过幕僚传达"希望聚焦2026地方选举"。
郑丽文团队已在秘密筹划2026年选战布局。其幕僚成立的"选举筹备专案小组"由李乾龙挂帅,重点锁定新北、台中与高雄三大都会区。内部消息称,下个月将启动"青年人才招募行动",目标招募500名35岁以下青年担任选区助理,旨在破解国民党长期面临的"高龄化"困境。此项计划已获罗智强支持,其打造的"青年军"团队将协助开辟校园招募通道。

当前的国民党犹如航行于惊涛骇浪中的航船。赵少康的公开叫阵、地方派系的潜在不满、以及民进党的持续围剿,每一股外力都可能造成严重倾斜。但郑丽文手中并非无牌可打:黄复兴党部的坚定拥护、马英九在两岸关系上的资源支持、李乾龙卓越的选举操作能力,皆构成其战略资本。
即将到来的党产案重新审理(12月开庭)、2026选举筹备进度、两岸民间交流能否推进,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对广大选民而言,他们更关心国民党能否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主张,是否具备与民进党抗衡的实力。郑丽文胜选时提出的"三大承诺"——不做区域冲突制造者、不沦为地缘棋子、致力成为和平建构者——已赢得不少中间选民认同,但要将好感转化为实质选票,仍需更多实际行动佐证。

这场政治风暴的真正考验在于:能否将纷争转化为改革契机?能否让国民党从内耗走向整合?能否在2026年的地方选举中交出成绩单?百年政党的前途,不在赵少康的激烈言辞中,也不在人事任命的争议里,而在基层党员的信任之中,在中间选民的期待之内。郑丽文能否带领这个百年政党走出低谷,仍有待时间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政治风暴才刚刚进入最激烈的高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