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杨振宁葬礼今日举行!遗体覆盖国旗,翁帆站首位,次子杨光宇露面

时间:2025-10-24 20:54:49 来源:叶公子 作者:叶公子

10月24日,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早上六七点钟,清华大学的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赶到八宝山,希望能送先生最后一程。





八点半左右,殡仪馆外已经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队。

尽管很多人知道自己进不去,但依旧想在门外守候,希望杨振宁先生一路走好。



灵堂外的横幅上,写着“沉痛哀悼杨振宁先生”九个大字。

到场的人都发到了一本《杨振宁先生生平》的小册子,大家一边排队一边看,很多人在灵堂外就落下了眼泪。





九点左右,清华大学全体校领导、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名流陆续进入灵堂送别。

从清华晒出的照片可以看出,灵堂正中央摆着杨振宁先生的遗照,上书“沉痛哀悼杨振宁先生”。



先生的遗体摆放在正中间,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国旗,葬礼的规格非常高。

这位跨越一个世纪的科学巨匠,终究化作了仰望的星,但他的精神却会代代传承下去。



灵堂的四周摆满了花圈,亲友站在右侧,记者们则站在左侧,大批祭拜者依次进入,现场有条不紊。

右侧的十几位亲友,个个神情哀伤,翁帆站在首位,胸前别着小白花,看起来憔悴又疲惫。



翁帆的右手边依次站着三位女士,网友猜测是先生的妹妹和女儿。

因其亲友曝光的照片较少,所以外界无法分辨,但可以肯定的,这几位都是最近的亲人。

第五位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的男士,网友根据以往的照片认出,他是杨振宁的次子杨光宇。

其他几位比较年轻的,可能是先生的孙辈。



杨振宁和杜致礼一个孕育了两子一女,目前都在美国生活。

大儿子杨光诺已经74岁,并未出现在葬礼上,网友猜测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回国。

此次出现的次子杨光宇也已经67岁,早已定居在美国,此次匆忙回国,看起来非常疲惫,

先生的女儿也已经64岁,早前是一位医生,前几年退休,也在美国定居了。



自打杨振宁娶了翁帆之后,他们的负担减轻了很多,因此内心都很感激翁帆,日常喊她阿姨。

此次先生病危一个多月,一直都是翁帆在医院照顾,再苦再累也不回家,令亲友们动容。



杨振宁的身体之所以急转直下,和2前年的摔倒有很大的关系。

他在百岁生日宴之后,在家不慎摔倒,导致脊椎骨裂,休养了很久才康复。



虽然当时他身边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翁帆照顾。

但毕竟百岁高龄,身体素质和恢复力都大不如前了。

即使后来能下床行走了,其灵敏度和行动力也不如没受伤之前了。



杨振宁生前的好友,南开大学的教授葛墨林透露说“他在离世前一个月就已经病危了”。

9月20号,葛墨林携夫人去北京医院探望杨振宁,他虽然神志清醒,但已经听不见声音,说不出话了。



翁帆陪伴在医院,只要有人去探望,她就拿着小白板把客人的话记录下来,然后再拿给杨振宁看。

这次住院,从九月初一直住到十月一前夕,国庆节恰好是先生的103岁寿辰,他才出院回家。



这次寿辰,翁帆没有大肆操办,只在家邀请了清华的几位好友。

一行人在现场题字,杨振宁的精神头很好,外界还都夸赞他保养得好。

翁帆始终关注着杨振宁的一行一动,爱护之情人人皆知,为他们的感情感动。



谁知到了10月16号,杨振宁又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

葛墨林得知消息后,从朋友处获知,17日时他的情况还很稳定,结果到了18日突然就离开了人世。



抵达遗体告别仪式现场的人中,除了有普通民众,还是许多名人大咖。

比如从香港特意赶回来的86岁老友刘诗昆,即使身体不适,也要送老友一程。



未抵达现场的莫言,则和好友王振以《大师归去 高见永存》为题发文悼念杨振宁。

莫言还回忆了自己与杨振宁先生几次见面的场景,贴出了自己手书新诗《悼杨振宁先生》,以示哀思。



恰如清华大学的校长邱勇所说,“杨振宁具有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师风范,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大先生、真正的大师。”

希望先生一路走好,翁帆和其子女节哀,将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