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檀健次主演的《震耳欲聋》,我深深被其剧情所震撼。若非李淇在剧中三次心口不一的对峙,我或许永远无法体会到影片中那些隐喻的深刻与震撼。
在观影前,我已听闻这部作品颇受好评,但真正沉浸其中时,才发现其带来的震撼远超预期。
李淇,一个出身聋人社区的青年,他拼尽全力逃离了原生家庭的束缚。然而,即便他凭借努力考上了律师,却依然只能在地摊律所中徘徊,只因缺乏背景。
为了改变现状,他铤而走险,接受了金融诈骗集团的封口费。他只是想让生活变得更好一些,这难道有错吗?
改变生活本身并无过错,但错就错在他遗忘了自己的初心和来时的路。
《震耳欲聋》巧妙地将李淇的个人选择与金融诈骗案交织在一起,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振聋发聩的震撼。
尤其是李淇的三次现场对峙,每一场都充满了隐喻,令人震撼不已。

1. 对峙一:李淇与小汤的电梯对峙,法律与道德的较量
李淇与小汤,这对新律所的合伙人,在电梯门口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峙。
起因是李淇在帮助聋人女孩的哥哥打官司时,接受了封口费,试图让女孩保持沉默。
合伙人小汤发现了真相,当面质问并决定不再与他合作。这也是影片中的第一个名场面。
通过一个长镜头,李淇站在暗处,内心挣扎:“我不想再回到地下室,像蚂蚁一样无人问津。我只想日子过得好一点,这有错吗?”
而小汤站在明处,坚定地说:“你可以改变生活,但你不能踩着聋人往上爬。我相信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两人一明一暗,仿佛黑白两道的拉扯。最终,一个乘坐电梯直达32楼,另一个则默默回到地下室。
这仿佛是李淇内心的隐喻,他选择了出卖灵魂去追逐名利,而非回到那如蝼蚁般的地下室。
此刻,他选择了出卖灵魂,心口不一,显得有些慌乱。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常常面临这样的抉择:当有一个一步登天的机会摆在面前,却需要放下底线时,我们究竟该不该去做?

2. 对峙二:李淇与吴阿姨的窗口对峙,善意与迟来的救赎
李淇与吴阿姨在窗口展开了一场对峙,他试图帮助聋人邻居讨回公道。
吴阿姨被众多邻居拉入了诈骗的漩涡,内心愧疚不已,甚至产生了自尽的念头。
李淇赶来,劝她放弃这个念头,并承诺会帮他们所有人打官司。然而,他心里也没谱。
这次的心口不一,是李淇的善意在作祟。
只是,他已经收过了封口费,也不知道诈骗集团会如何对付他们。
吴阿姨听了他承诺后,仿佛安心了许多。然而,没想到煤气还是爆炸了,悲剧就此发生。
李淇愣在那里,回想起吴阿姨曾用手镯恳求他打官司,而他却没有回应。
一次没有答应的官司,竟然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当你一次次做出违背本心的事情时,一定会遭遇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可能就是一场悲剧。

3. 对峙三:李淇与金总的庭审对峙,心口不一只为正义
心口不一,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并不太好。
但还要看它用在什么地方。
当李淇在法庭上,为了被害的聋人邻居们,重拾初心,追求公平与正义时,
这一次他的心口不一,面对的是诈骗嫌疑人。
他口中说着真话,却暴露了自己曾收过封口费的事实。
他用手语也表达着真话,却与口中不同。
他用手语直播告诉受骗的邻居们,如果他们不发声,就没人会为他们发声。
此时的心口不一,全是真话,只为追求正义。
他身着正装,眼神坚定,背负着千斤重担却依然挺起腰杆做人。
哪怕从此结束律师生涯,也在所不惜。
李淇作为一个律师,并不按常理出牌。
曾经他帮诈骗集团安抚聋人时,心口不一让人厌恶。
后来他安慰吴阿姨时,心口不一却透露出善意。
如今,当他在庭审现场心口不一为大多数人的正义时,甘愿牺牲自己的前途。
这样的他,从黑暗中重新回到了阳光下。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种种考验、诱惑和威胁,每一次都能勇敢发声吗?真的能做到吗?

写在后面
沉默是金,这句话不知何时起成为了我们的信条。
殊不知,沉默的代价可能是永远没有机会为自己发声。
这部剧最精彩的恐怕就是李淇从不择手段到不惜牺牲自己,从沉默到发声的转变过程。他还鼓舞了更多聋人勇敢发声。
有人选择沉默,真的什么也不说;有人选择沉默,却震耳欲聋地发声。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怡小城,探秘生命,写作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