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杨振宁告别仪式现场:49岁翁帆泪洒现场,杜致礼妹妹预言成真

时间:2025-10-27 07:13:29 来源:粤语音乐喷泉 作者:粤语音乐喷泉

10月24日上午九点,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内气氛凝重,一场备受瞩目的告别仪式在此举行。主角正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而站在亲友最前面的,是与他携手走过21年风雨的49岁妻子翁帆,她眼睛红肿,显然刚刚经历了痛彻心扉的哭泣。



尽管仪式的时间和地点并未正式公布,但一大早,公墓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最长时达到了几十米。前来悼念的人群中,既有普通的路人,也有知名的学者,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哀伤,没有一丝笑容。



灵堂正中央,杨振宁的遗像庄重地摆放着,他的遗体静静地躺在里面,身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国旗,四周环绕着翠柏和白花,整个场景显得异常肃穆。



灵堂的左侧,挤满了举着相机的记者,他们试图捕捉每一个细节;而右侧,则是杨振宁的十几位亲友,翁帆就站在亲友队伍的最前面。她穿着一件黑色外套,头发剪得短短的,胸口别着一朵小白花,站在那里时肩膀微微垮下,显得异常疲惫。自从10月18日杨振宁去世后,除了发表一篇纪念文章外,她几乎没有公开说过话,这次一出现,谁都能看出她经历了怎样的悲痛。



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始于2004年,当时杨振宁已经82岁高龄,而翁帆才28岁,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然而,两人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爱情。他们住在清华园的小院里,杨振宁喜欢坐在吊椅上看书,翁帆则坐在旁边弹钢琴;家里有一张沙发,每晚两人都会一起坐在那里看电视,杨振宁还给这张沙发起了一个温馨的名字——“爱之椅”。



在杨振宁的生活中,翁帆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杨振宁以前不会照顾自己,没结婚的时候,就请个保姆一次做很多饭,分装在冰箱里,到饭点热一下就吃。而翁帆来了之后,天天给他做爱心餐,知道他爱吃甜的,就经常熬银耳汤、烤甜面包。这些简单却充满爱意的食物,让杨振宁觉得比五星级酒店的菜还要好吃。



这21年里,杨振宁曾三次面临生命危险。第一次是大面积细菌感染,连续三天高烧40度,翁帆寸步不离地守在床边,一直喊着“Darling”,最终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第二次是去贺兰山游玩后生病,也是翁帆日夜照顾才让他康复;最严重的一次是百岁宴之后,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脊椎骨裂,只能依靠轮椅行动。那时候,虽然请了全天陪护,但翁帆还是不放心,晚上九点多还在忙前忙后,连饭都顾不上吃。



杨振宁走之前一个月,已经病危住院。那时候他听不见别人说话,但脑子还清楚。有人去探望时,翁帆就拿块小白板,把客人的话写上去给杨振宁看,一直守到他走的那天。



这次告别仪式上,杨振宁和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的三个孩子也来了。大儿子74岁,是电脑工程师;二儿子67岁,学的化学;小女儿64岁,是个医生。这三个孩子都比翁帆大,大儿子比她大25岁,小女儿也比她大15岁。几个人站在一起,虽然没有太多交流,但都显得异常严肃。



值得一提的是,杜致礼的亲妹妹杜致廉曾经说过一段话,现在看来特别有道理。杜致廉说,她大姐杜致礼生前总担心自己走了之后,没人照顾好杨振宁。结果翁帆不仅照顾得好,还让杨振宁过上了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这话现在没人反驳,毕竟这21年里翁帆的付出,身边的人都看在眼里。



仪式快结束的时候,大家陆续往外走。翁帆还是低着头,没有跟任何人说话。记者想凑上去问她以后怎么过,她也没有回应,只是跟着家人往停车场走。她坐进一辆黑色轿车里,车窗关得严严实实的,后面还跟着三辆车,应该是其他亲属。



公墓门口的保安说,这阵仗不算稀奇,毕竟杨振宁是大人物。旁边有几个学生拿着物理课本,对着灵堂的方向拍照;还有路过的人看见车队,嘀咕两句“这是哪个大人物啊”,不知道里面是刚送完杨振宁最后一程。



殡仪车最后开动的时候,喇叭声不太响,慢慢往墓地方向驶去。路边的梧桐树叶子落了一地,有几个小孩踩着叶子跑过去,吵吵闹闹的。他们不知道刚才在里面,有位伟大的科学家被送走了。



现在仪式办完了,接下来要处理遗产问题。听说光诺贝尔奖章就得公证好几天。只是看着翁帆那肿着的眼睛,真不知道她接下来一个人怎么过。毕竟一起过了21年,突然少个人,家里肯定空落落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