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机勃勃的郑州大地上,经济活力如潮水般奔涌向前。从繁忙的工厂车间到充满创新气息的园区,从高效的物流枢纽到灯火辉煌的商务楼宇,这座城市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郑州新闻广播特别推出《经济“郑”腾飞》专栏,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奋进历程。通过一组组鲜活的报道,我们共同感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聆听“四条丝路”交汇的澎湃节奏,触摸国际化都市的开放胸怀,探访中原科技城的智慧火花,领略创新驱动发展的无限可能。

直播电商为传统商贸注入新活力,微短剧则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引擎,两者共同指向“数实融合”的核心——利用数字技术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今年以来,二七区将“融合”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之中,以数字技术为纽带,推动传统商贸与直播电商、文旅资源与微短剧内容的深度协同。通过技术激活老业态,场景催生新消费,实现“老树发新芽”与“新苗成大树”的双向赋能,持续激活文旅新场景,充分释放新消费潜力。

清晨8点,二七区嵩山南路的海一云商直播间内,主播小樊正专注地打磨新品口播稿。镜头外,一个由8-10人组成的小微团队正默契配合,进行选品、改价、控评等工作——这样的场景,在这座拥有1100多间直播间的“数字工厂”里,24小时不间断上演。从2005年一家70平方米的“伞下店”起步,到如今年销150亿元的“直播电商航母”,海一云商的成长轨迹,正是二七区以“数实融合”激活老商贸基因的生动写照。

“我们将业务裂变为50多个独立‘业务单元’,每个直播间虽独立运营,却共享集团的供应链和中台技术,更能自主开拓新品牌。”海一云商集团文化中心副总监许双双指着实时跳动的数据屏介绍道。1100间直播间覆盖家电、宠物、家居等多品类,不仅带动6500多名员工就业,更带动供应链上的中小商家一同融入全国大市场。如今,该企业6大办公园区已投入使用,正稳步推进全球化布局,完善海外仓储网络与本地化运营体系,实现在全球数字商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建成开放协同、智能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如果说直播电商是“卖货”的数字杠杆,那么微短剧则是“兴文”的流量引擎。在樱桃沟街道,原西岗建筑艺术体验园已华丽转身,成为“西港短剧影视城”。7大主题场馆内,医院、别墅、酒店等场景一应俱全,每日最高可容纳10个剧组拍摄。“剧组需要真实场景,村民需要增收,微短剧成了连接两者的纽带。”西港短剧影视城负责人谷安邦坦言,村民们开放院落作为取景地、参与群演、开设农家乐,将生活日常变成了“致富素材”。

截至目前,二七区共有34家微短剧企业在册。全区微短剧企业今年上半年拍摄或参与制作微短剧200多部,产值超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微短剧企业3家,今年1-8月份营收突破1亿元,初步形成“创作-拍摄-分发-衍生开发”的完整产业链。二七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郑阳介绍,全区正积极推动“微短剧+文旅”“微短剧+商贸”的跨界融合,激活消费、延链升级,推动“以文塑旅”的落实,为本地文旅融合探索出基层能学、能用的好做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围绕这一新目标,这座曾以“二七塔”闻名的商贸老城区,正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服务业提质,以直播电商和微短剧为双轮,加速向“数字经济新高地”跃升,为郑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记者:孙大康
编辑:赵家祥
统筹:岳翔、乔艳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