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江苏首部以“苏超”为题材的AI微短剧——《狂飙!球迷顺风车》正式宣布杀青。这部充满创新与科技感的短剧,将于11月1日“苏超”决赛日当天上线各大视频平台,为球迷们带来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
AI赋能,20天高效完成制作
《狂飙!球迷顺风车》讲述了足球南通队一名主力队员因故错过团队大巴,为了赶上当晚的决赛,他打了一辆专门接送球迷的顺风车。在赶路途中,他遭遇了一系列意外,但最终不仅成功抵达赛场,还意外收获了爱情和友谊。这部剧不仅剧情紧凑、动作流畅,视效也十分精彩,令人眼前一亮。
该剧由南通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区内企业共同打造,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建模、实景转绘、动作处理、影视镜头设计等“人工+智能”的高互动力技术,实现了从筹备到制作完成的仅20天的惊人速度。这一制作周期较传统拍摄模式压缩了近一半时间,充分展示了AI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的巨大潜力。
制作人潘健介绍:“制作周期短、成本低、效率高,是AI微短剧的一大特点。AIGC手段极大地助力了微短剧的创作和发展,过去需要专业设备、场地、人员和道具才能完成的短剧拍摄,如今不到10人团队通过10多台电脑就能完成。”
细节打磨,AI与人力共同创造精彩
导演王文周透露,每集2分钟的播出时长背后,是大量分镜脚本的精心制作。例如,在初期制作时,生成的观众反应过于夸张失真,缺乏赛事紧张感,光这个细节就磨合了13个版本。制作团队面对的是不确定性很高的模型和算法,必须根据技术去建立不断更新的AI制作体系、脚本、美术、动画。
制作人杨济妤则强调:“利用AI技术赋能,更重要的是给人力做加法,做人做不到的事。”这种理念贯穿了整部剧的制作过程,使得《狂飙!球迷顺风车》在保持高效制作的同时,也保证了剧情的丰富性和视效的精彩度。
南通元素,融入城市风情与人文温度
今年6月,南通开发区控股集团面向全社会发起了“剧动江海·燃情苏超”主题微短剧创意剧本征集活动。共收到23部以“足球·城市·梦想”为核心主题的作品,其中《球迷出租车》脱颖而出,成为这部短剧的剧本雏形。
故事中,出租车司机老马是一位狂热的“苏超”球迷,他将出租车改装成“球迷车厢”,每天穿梭在南通的大街小巷,接送形形色色的乘客。每段路程都是一场关于足球与人生的对话,串联起南通的江海风情、市井烟火与人文温度。
剧本作者张萌并非专业编剧,而是一名广告从业者。她每天利用下班后的碎片时间构思、熬夜写作,在三周内完成了这个两万多字的剧本。张萌表示,创作中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利用“出租车”这个狭小的场景延展出丰富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她逼自己每天想一个新点子,直到剧本征集截止日期的最后两天才提交作品。
未来展望,更多南通元素AI作品将面世
数字文化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尝试制作更多包含南通元素的优质AI作品,进一步推动南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苏超”的意义,远不止足球
绿茵场上的战歌未歇,场外的热爱与梦想亦不会止步。让我们一起为“苏超”加油,期待更多精彩的故事在AI技术的赋能下绽放光彩!
来源:新华日报、南通发布
编辑:许佳
责编:李可芹
审核:姚广、曹晨
本信息图文及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