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一月
生命消逝的背后,往往藏着无数未被言说的沉默。
2025年9月11日凌晨5点42分,37岁的青年演员于朦胧在北京某高档小区坠楼身亡,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初秋的清晨。
他曾是荧幕上那个眼含星辰的古风男神,却经历了网暴、雪藏与事业低谷。在坠楼前夜,他尚与好友欢聚言笑,次日却独自走向了生命的终点。警方排除了刑事案件可能,但被抠开的纱窗、身上的劳力士手表、憔悴的近况……这一切无声却震耳欲聋。
事件背后,是娱乐圈的残酷与个体的挣扎。
于朦胧,新疆乌鲁木齐人,演艺专业选秀出身。因《太子妃升职记》中的九王初露锋芒,凭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白真声名鹊起,《新白娘子传奇》里的许仙被他演绎得细腻入微,故得网友盛赞:“像一幅水墨画,乍看淡雅,细品更有千层意蕴。”
他不仅古装剧演得好,在现代剧中的表现也很亮眼,玉树临风的高大身材和气宇轩昂的俊朗面容,令人过目难忘。然而,走红后的于朦胧却屡遭负面新闻困扰,因拒绝业内潜规则资源骤减,近三年来几乎淡出荧幕。
尽管如此,他仍拥有2800万粉丝,影响力不容小觑。风评极好的他,被网友用“身心干净、温润如玉、内娱遗珠”来形容,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深入探讨他的主要原因。
据现场知情人士透露,于朦胧9月10日晚与友人聚餐,次日凌晨2点回房休息。凌晨6点,朋友走到楼下就看到了崩溃一幕。警方已排除刑事案件可能,但事发房间纱窗被抠开,窗户上留有清晰的抓痕,于朦胧身上还装着朋友两块劳力士手表。爆料博主修改了部分内容,引发了层出不穷的阴谋论,于朦胧之死被质疑是乔任梁2.0版。
还有网友神秘兮兮地宣称,于朦胧的八字过于内向,名字起的也不吉利。然而,这些猜测都缺乏确凿证据。
对于于朦胧的突然离世,很多人都无法接受。他容貌出众、才华横溢,心地善良,对粉丝细心周到。然而,不赞成大家捕风捉影,应从更理性的角度看待这一事件。
从于朦胧熟悉的朋友口中得知,他是个性格敏感的完美主义,不善于向外宣泄情绪。加上事业发展一直不顺,拍戏出意外身体也受到伤害,心理上长期处于焦虑状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于朦胧属于“微笑型抑郁”者——人前积极阳光,独处时却承受巨大心理负荷。翻看他的社交媒体,全是正能量,几乎看不到任何低潮痕迹。唯有他黯淡的眼神,出卖了他内心最真实的忧郁。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于朦胧在世人眼中的这份过于美好,造成了如今不可挽回的局面。
中国人最推崇的,就是仁义理智信这“五常”。一个具备“五常”的人会被尊为君子,但过度的道德束缚也可能成为个体的枷锁。
比如女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个好女儿,结婚后被教育要做个好妻子、好儿媳、好妈妈,在职场上又要被教育做个好员工,在社会上还要做个好人。唯独没有人教她,要做一个自由快乐的自己。
很多中国人一生都被束缚在一张无形的网里。受了委屈不敢哭,累到极致继续硬抗,所有情绪都如同打落的牙齿,和着鲜血往肚子里咽。于朦胧和前几天去世的抗癌博主杨美美,就是典型的例子,最终纷纷被压垮。
《小丑》里有句台词我比较喜欢:“当个坏人吧,好人没前途,除了哭,就是细数痛苦。”这句话虽然极端,但很有道理。好人不偿命祸害遗万年,就是因为坏人从不精神内耗。
所以在我的字典里,有忍让这两个字,但没有一忍再忍处处谦让。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斩草除根。
温柔贴心处处替他人着想是美德,但太过了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我们没有必要做个100分的好人,60分及格就够了。
除此之外,做人无需太完美,更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做人做事尽力就好,稍有瑕疵反而更加真实。当一条路走到头了,就说明该拐弯了,除了生死一切都是擦伤。
无论于朦胧,还是李玟、高以翔、徐熙媛,所有人的猝然离世都在警示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高寿,而是随时随地都会走。
逝者已逝惟愿安息,生者如斯自当珍惜。
最后,希望大家不传谣不信谣,不给逝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如果真的有来世,就祝于朦胧没心没肺快乐健康吧。
完-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yanbaoer2024
比较犀利的文我会发这个备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