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任仲夷力荐梁湘主政深圳,梁湘四顾虑终被化解

时间:2025-10-30 21:51:38 来源:鹤羽说个事 作者:鹤羽说个事

1981年初春,广州珠岛宾馆的榕树下,62岁的梁湘正悄悄将一份《请求退休报告》往公文包里塞得更深。他盘算着,再熬几个月,45年的革命生涯便能体面收尾,回开平老家陪老伴种种菜、带带孙辈,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一场将改变深圳命运的谈话正悄然等待着他。后来让全国瞩目的“深圳速度”,正是从这场“不想接的差事”中孕育而生。



三番谈话磨破嘴:梁湘为何不愿接深圳这摊子?

早在1980年冬天,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便敏锐地察觉到了深圳的问题。他带领调查组在深圳转了一圈,心情沉重。中央满心期待的经济特区,看起来却与“放大的宝安县城”无异。

领导班子各自为政,基建进度缓慢如蜗牛,外资企业观望不前,不敢轻易投资。

任仲夷深知,要想在深圳“杀出一条血路”,必须找到一位既懂城市建设又敢打破规矩的“开荒牛”。



经过反复琢磨,任仲夷与省长刘田夫、省委秘书长梁灵光一致盯上了梁湘。这位从延安走出的“老广州”,曾担任公用局长、计委主任,还主持过流花交易会、白云机场扩建等重大项目,既有经验又有冲劲,无疑是最佳人选。

1981年春节刚过,任仲夷便让秘书给梁湘打电话,说有要事相商。

梁湘接到电话后,心中便觉不妙,揣着好几套“婉拒词”前往省委。



结果一进门,任仲夷便笑着让他坐,说今天不谈正事,改天让刘田夫专门找他。转天,刘田夫将梁湘请到办公室,一开口便直奔主题:“省委想让你去深圳当书记兼市长,把特区搞起来。”

梁湘沉默良久,掏出那份退休报告说:“我都62了,身体精力都跟不上,让年轻人上吧。”

刘田夫劝了两个小时,梁湘仍摇头拒绝。最后,省长只能无奈地说:“我回去汇报,你再想想。”



没过几天,广州市委第一书记梁灵光又找上门来。他俩是老伙计,谈话也直接。

梁灵光先讲大道理,说中央让广东先走一步,深圳是突破口;又说两人都是广东子弟,得为家乡出力;最后还拍胸脯保证:“到那边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

可梁湘仍未松口,反倒递过去一份《对深圳工作的几点思考》,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顾虑:“班子弱、家底薄、没把握。”



任仲夷拍胸脯:四个承诺化解梁湘顾虑

刘田夫和梁灵光都没能说动梁湘,任仲夷一看这情况,只能自己亲自上阵。

1981年3月初的一个傍晚,他将梁湘叫到省委办公楼,关上门便问:“今天咱们不谈组织安排,就说你到底怕什么?”

梁湘见任仲夷如此直爽,也不再藏着掖着,将心里的顾虑一股脑儿倒了出来。



他说自己62岁,身上还有战争年代的旧伤,血压心脏都不好,深圳的工作没日没夜,怕身体扛不住耽误事;又说深圳基础太差,“一穷二白”如何起飞;还担心没人手,广州干部不愿意去,给的名单里一半是科级、副科级,与港商打交道、搞基建这些新课题,没人能帮忙;最后怕体制束缚,干特区没规矩可依,土地能不能出租、税收能不能减免都得请示,干好了没人夸,干坏了还得被扣“搞资本主义”的帽子,怕连累省委。

讲完,梁湘还站起来说:“任书记,横竖我不松口,你总不能把我绑去吧。”



本以为任仲夷会批评他,没想到任仲夷端着茶杯绕办公室走了两圈,回头伸出四根手指说:“你的顾虑我都认,我给你四个承诺,全写进省委会议纪要。”

任仲夷承诺,年龄到点可以延长,身体出问题省委安排最好的医院;深圳穷,省里就给政策,土地出让金一分不留,税收头五年全返,基建缺钱省财政担保贷款;人事权下放,广州、佛山、江门的干部随便挑,组织部长协助,三天内办调令;特区特事特办,允许先行后报,犯错省里担责,成绩算梁湘的,问题算他的。

任仲夷这招实在,不画大饼,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换谁听了都得动心。

任仲夷还趁热打铁,拉开窗帘指着远处的灯火说:“你看广州,30年前不也是废墟?共产党人就是干前人没干过的事,你不上,让谁上?”

凌晨两点,梁湘终于松口了,但提了三个条件:从广州带20名骨干、深圳前三年财政税收全留、基建项目招标权下放。

任仲夷当场就笑了,说:“成交。”



1981年3月20日,广东省委正式任命梁湘为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一个月后,他就领着20名“广州仔”跨过布吉关,在宝安县委旧楼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开始了深圳的“开荒”日子。

从“怕砸锅”到“拼命干”:梁湘如何创出深圳速度?

刚到深圳时,梁湘面对的还是“苍蝇蚊子沙井蚝”的荒凉景象,但他没再想过退缩,反而将之前的“四个顾虑”变成了“四条对策”。

他怕年龄大扛不住,就干脆每天工作16小时,用“拼命三郎”的劲头带动全市干部。

现在年轻人每天工作8小时都喊累,梁湘62岁还能坚持16小时,这份劲头真不是一般人有的。



他怕深圳底子薄,就敢在全国率先搞公开招标,引入一冶、中建三局等外地施工队,只用半年就推平了罗湖山,基建进度大幅提升。

之前担心缺干部,他就亲自跑到广州的高校、机关“招兵买马”,三年时间调入了1.2万名专业人才,为深圳攒下了第一批“人才家底”。

最关键的是他怕体制风险,却没因此不敢动,反而主持制订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开创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先例。

1987年12月,深圳还完成了中国第一宗土地公开拍卖,H409—4地块以525万元成交,三块地一共筹到2300多万,为特区攒下了第一桶金。



在梁湘和大家的拼命干下,深圳的变化越来越大。

1984年1月,邓小平南巡时登上罗湖国际商业大厦,看着初具规模的罗湖新城区,连声说:“这就是深圳速度。”

当时站在人群后面的梁湘,眼眶都湿了。

他肯定想起了三年前那个漫长的夜晚,想起了任仲夷的四个承诺,也想起了自己当初放下退休念头、选择扛下重担的决定。



深圳能有后来的发展,能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离不开梁湘这种“把个人退路抛在脑后、把国家使命扛在肩上”的人。

而“深圳速度”也不只是盖楼快,更是那种敢闯敢试、不怕困难的劲头。这种劲头,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很多地方的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