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老年肌肉流失加速?医生提醒:3个方法助你保持肌肉力量

时间:2025-10-31 12:50:41 来源:涵豆说娱 作者:涵豆说娱

63岁的陈阿姨退休后本想和老姐妹们一起跳广场舞,可没过半年就发现动作明显变慢,腿脚也不如从前灵活。起初她以为是“年纪大了正常”,直到走楼梯时不慎跌倒,儿女陪她去医院体检时,医生神色凝重地告诉她:“这不是简单的老化,而是肌肉流失。”

更让陈阿姨震惊的是,医生强调:“肌肉流失的速度比你想象中快得多,若不重视,未来几年生活自理都可能成问题。”



很多人对“肌肉流失”并不陌生,却常陷入误区:认为只要吃得多、活动一点,老了照样有劲。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有些老人70岁还能健步如飞,有些人却提前“干瘪”?

肌肉流失:不是“自然变瘦”那么简单

许多老人发现自己“瘦了”“衣服松了”,甚至觉得吃少点更健康,却忽视了一个残酷事实:老年肌肉流失并非只是体型变小,更是功能性的下降

据《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报道,肌肉量每年以1%-2%的速度递减,60岁后下降速度可达3%-5%,80岁后更明显。



肌肉不仅是“块头”问题,更直接关系到行动力、基础代谢和免疫功能。肌肉减少,摔倒骨折风险激增,糖尿病发病风险提升,甚至影响心脏健康。《柳叶刀》一项针对亚洲老年人群的回顾性研究提醒:肌肉萎缩老人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概率高出健康同龄人2.3倍

为什么老年人特别容易“干瘪”?

老年人肌肉流失加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蛋白质摄入不足:消化功能下降、饮食减少,导致每日蛋白质摄入常常低于推荐量(老年人建议每日每公斤体重1.0-1.2克)。
  • 激素水平变化:如睾酮、雌激素减少,使合成代谢减缓。
  • 活动量下滑:很多人退休后缺乏规律性锻炼,肌肉“用进废退”现象显著。
  • 慢性炎症&疾病困扰:如糖尿病、慢性心衰等都会加速肌肉消耗。



简而言之,只靠吃饭或日常走动是“留不住肌肉”的。你以为的一点小懒惰,长远来看却是一场“隐形的衰老灾难”!

坚持这3件事,让你“老当益壮”不干瘪

医学界对此早有共识:老年期肌肉管理,需“吃、练、养”三管齐下。尤其是第2件事,直接决定了肌肉的功能性和质量,千万别忽视。

1. 补充优质蛋白,帮肌肉搭“砖头”

很多中老年人担心“吃多了胆固醇高”,长期只吃素,忽略了蛋白质摄入。《中国食物成分表》指出,豆腐、鸡蛋、鱼肉、瘦牛肉、牛奶等,是高生物价蛋白质的极佳来源。例如,每天摄入约80-100克优质蛋白质(以65公斤体重计算),就能为肌肉“源源不断地补料”。



更重要的是,餐餐有蛋白远胜于“某一餐多吃”。上海市临床营养中心数据显示,将每日蛋白质均匀分布到三餐,能帮助老年人增加约12.6%的肌肉合成效率。行动建议:每顿至少吃到一拳大小的瘦肉或等量豆制品,别怕多,每个人的身体都能“用得上”。

2. 运动不是只靠“走路”,抗阻训练才有效

近年来的医学指南反复强调:抗阻训练(也叫力量训练)是防止老年肌肉流失的“核心武器”。不是你每天溜达几圈、散步就万事大吉。只有让肌肉“主动发力”,才会刺激它健康地生长和维持

比如:使用弹力带、哑铃、矿泉水瓶做上肢推拉练习;深蹲、靠墙半蹲、提踵等自身体重动作;每周至少进行2-3次有计划的抗阻运动,每次全身运动约30分钟。



哈佛大学的一项队列分析显示,坚持半年抗阻训练的老年人,肌力平均提升11.5%,自理能力显著好转。别觉得晚了,现在开始也不迟。行动建议:刚上手动作要慢,循序渐进,不必和年轻人比重量,持之以恒最关键。

3. 入睡前拉伸放松,让肌肉不会“一夜老去”

很多老年朋友天天喊腿抽筋、僵硬,其实是肌群长期缺乏舒展和修复。医生提醒,晚上临睡前5-10分钟的全身拉伸,有助于肌肉恢复、降低损伤和炎症风险。《中老年人康复指南》指出,每日静态拉伸能提升肌肉柔韧性约15%,老人夜间抽筋概率下降19%

比如,轻柔的腿后腱拉伸、小腿拉伸、肩颈活动等,既可以在床边完成,又不会太疲劳。睡前保持肌肉舒展,是让全身“更耐用”的一招。行动建议:学几组简单拉伸动作,配合呼吸,每晚坚持,长期下来会发现身体“松快不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