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由黄轩、李庚希领衔主演,改编自豆瓣阅读小说的悬疑剧《命悬一生》播出,故事从“受好友之托运送其本人尸体”这一诡异开篇展开,将纠缠了十余年的连环杀局徐徐道来,悬疑丛生的剧情下是悲怆底色,强烈的命运冲突和创新的镜头叙诡吸引了许多观众,也让该剧收获了7.6分的豆瓣评分。

许多观众看完的感受都是:苦,太苦了。在原著作者、编剧陆春吾看来,《命悬一生》讲述的正是命运的无奈。作为近几年大热的悬疑作者,陆春吾的作品像一部曲折丛生的电影,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不但被读者喜爱,也备受影视公司青睐。
在《命悬一生》热播之际,南都娱乐对话陆春吾,分享她的创作心得。
“人生可能就是很像摸彩票,很多事情它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我们能探讨的就是怎么去避免所谓的悲剧,或者当意外发生,我们究竟怎样做才能走向一个相对较好的结局。”陆春吾说,这原本是一场必输的没有赢家的结局,但在剧里,她还是希望在晦暗中给观众留下一抹亮色。
1
《命悬一生》的主角
是被不幸选中的可怜人
构思于2020年的《命悬一生》,最初的灵感来自一句劝慰。
那时的她正处于人生低谷,像是被一张无形的大网困住,身边人想要劝解,却道不清低潮的缘由,只能用一句话来试图表达安慰:“可能这就是命。”
是命就要认吗?陆春吾听完忍不住想,人们口中常说的命运到底是什么,人在命运面前是不是真的无能为力?故事的雏形逐渐诞生,她决定要写一群被不幸选中的可怜人如何在命运中挣扎。被污蔑杀人不得不换命逃亡的徐庆利,在压迫下杀夫的吴细妹,从小被欺负的孤儿曹小军,爱逞英雄的混混倪向东······一个个普通而又背负着沉重命运的角色在陆春吾的笔下活了过来。

无论是剧还是小说,都有人说这个故事里是“全员恶人”,陆春吾并不这么觉得。“如果我处于他们的处境,遭遇他们那样的事情,我能否比他们做得更好?我觉得真不一定。”在她看来,《命悬一生》的故事更像是一粒种子被种在不合适的土壤里,主人公本性并不坏,如果有人正确引导,可能人生就会走向全然不同的结局。
正如吴细妹在书里说的那样,任何人都经不起掰开了,揉碎了,去细细地看。人性的底色本身就是复杂和含混的,陆春吾在创作时也会模糊掉明显的好与坏,而更着重去刻画人的复杂和矛盾。
即便是倪向东,在陆春吾眼中也不是绝对的坏人。“他有点像混世魔王,是那种我们都见过的那种生命力很旺盛的小男孩,有很多宣泄不掉的感情和欲望,有点表演型人格,喜欢扮演救世主,所以他曾经救过曹小军和吴细妹。但他又没有办法忍受平静的生活,他的人生就是要壮烈或者说激烈的。当他找不到正确发泄途径的时候,可能就会走向毁灭,甚至拉着身边的人一起走向毁灭。”她说。

吴细妹、倪向东、曹小军剧照。
一边是在洼地中不断下坠的吴细妹,一边是清醒借力爬出泥潭的田宝珍,故事中的两位女性角色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命运的对照,陆春吾并非刻意要通过对比来宣扬什么,只是刚好塑造了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女性,“每个人生下来要的东西不一样,到最后我都没法说她们两条路哪一条到底是对的,如果吴细妹一开始遇见的是曹小军,她也会过在她看来是很幸福的一生。”

吴细妹、曹小军剧照。
对吴细妹,陆春吾更多的是心疼。“吴细妹她一生想要的不多,就是想要安安生生地踏实过日子,她总被规劝说要听话要顺从,但这种顺从和听话反倒害了她。”陆春吾也曾想过给吴细妹写下一个好的结局,但当故事写得足够生动,角色的走向也无法被作者扭转,“你按照她的命运动向的话,好像很难走向一个我们所谓的圆满的结局。她的人生答卷可能从第一道题就答岔行了,后面写得越多,可能偏离得越多。”
田宝珍则是吴细妹命运的另一面。“她是比较独立的,早早就意识到人生不能依靠别人,只能靠自己。”在以往的很多剧里,像田宝珍一样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的女孩通常结局落魄,和被抛弃的“前任”风生水起的模样作对照,但在《命悬一生》中,田宝珍却可以说是结局最明亮的一个。“这个小姑娘在我看来她很勇敢,很努力,吃了很多苦,我就要她风风光光过一生。”陆春吾说,“我是希望田宝珍作为一个小小的火种,起码年轻的女孩可以知道原来为自己打算,这不叫坏,叫寻回自己的主体性。”

田宝珍剧照。
2
演员和角色共振
剧版比原著多些温情
此次担任《命悬一生》的编剧,对陆春吾来说是一个挑战,她最初也拒绝过。“因为我是那种很没有自信的人,我怕做不好。写小说写好写坏你自己担着,影视项目的话它是一个团队的工作,你要对几百号人负责。”
她被片方和编辑鼓励着先写了一集,挺对味,再写五集,就这样一边尝试,一边坚持,完成了整个剧本。过程中,她还和片方一起走访了许多相关行业的人,力求细节的精准。“虽然这是一个相对戏剧化的故事,但我们还是想要在拍摄过程中更落地一点。”
故事完成的一瞬便是告别,陆春吾以往很少回头重读自己的作品,但这次因为担任编剧,不得不反复翻阅咀嚼,和自己笔下的人物也有了更深的连结,甚至不忍心去写结局,不忍心看结局。“你是真的感觉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走向死亡,你会希望他们都停留在幸福的一个节点上。”

也是由于原著的基调更加沉重,电视剧在改编上做出了调整,书中的结局里,徐庆利彻底黑化,真正意义上让倪向东借他的身体完成了复仇,而剧里的徐庆利还是保住了自己的灵魂。主角团也不再是“团灭”的结局,吴细妹和儿子天保活了下来,在书中因公殉职的警察孟朝也活了下来。
“我还挺喜欢这个改动,因为像天保的话其实是无辜的,他没有办法选择他的出身。他活下来其实是代表上一代恩怨的终结,我们会希望天保能过上他父母眼中那种安静踏实的生活,这会给一个晦暗的故事增加一点点的暖色。”陆春吾说,“原作更多暗含有一些错不能犯,一旦犯了就真的回不了头,不要轻易迈过人性的某一条线。如果全员黑化到极限,也会让人太窒息。”
演员的精彩演绎也超出了陆春吾的想象。“我印象中黄轩老师是温文尔雅的,他永远是有点像‘被害人’的那种柔和,而徐庆利后期是有点阴狠、扮猪吃老虎的人。”但成片出来,黄轩就是徐庆利,甚至还被观众评价“面相变了”。

黄轩饰演假扮倪向东的徐庆利。
在电视剧中,黄轩和尹昉同时出演倪向东,这种对比也让观众不自觉地进入了镜头的叙事诡计中。“黄轩一人分饰1.5个角色,他的倪向东演出了吴细妹真假参半的谎言的荒谬感。”陆春吾说,而尹昉的“正版倪向东”一出现,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吴细妹在倪向东和曹小军之间做出的选择,“尹昉把倪向东既阴狠又有孩子气的气质结合得特别好。”

李庚希对吴细妹的演绎,也让陆春吾夸赞。陆春吾看过《漫长的季节》,相信李庚希能演出吴细妹的狠,但更惊喜于她能把吴细妹短暂的明媚表现得那么好。“她是真的演出了吴细妹从最初的枯萎到遇见倪向东短暂的那种少女绽放的绚丽感。庚希给这个角色赋予了更多韧劲儿,有从被命运推着走慢慢变成了我要跟命运斗一斗的转变。”

吴细妹剧照。
包括饰演曹小军的白宇帆,也从陆春吾眼中的“得宝”丝滑切换为了集狠戾和忠诚于一身的小混混。“感觉你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个演员本身的样子,你会相信他们就是这个角色。我也非常感谢他们的敬业,让这些角色活过来了。”

3
人本位的创作
初心是“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陆春吾是科班写作者,本硕都在中文系,但毕业之后她进入广电系统,在新闻传媒行业工作了十多年。专业素养和职业实践的结合,在无形中塑造了她的写作,让她的作品读起来凝练精准,又烟火气十足。
“你的每一句话要言之有物,你自己要觉得它是美的。”陆春吾表示,中文系出身让她在写作时有“雕字”的习惯,在给《命悬一生》做编剧的这段时间里,她的文字也逐渐变得更加简洁,“我会去掉一些多余的废笔,希望每一部分的叙述都有实质性的内容。”
在广电系统工作时,陆春吾常做助农节目。跟学院派追求的文以载道不同,面对受访的老百姓和投资的赞助商,她要考虑的是更加实际的内容。“你的文字被迫落地,它就是扎根大地,和广大人民群众贴得更近了,你会更加清晰地知道他们喜欢读什么样的故事。”
用她的话来说,这段经历带给她最大的收获便是“见众生”。在工作中见到的人和事,也成为了她作品的养分。例如,在《迷人的金子》里,布嘎庄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地之一,原型就来自陆春吾访问过的海边茶园,在道观培育出的茶株母体也真实可考,而非她杜撰。

陆春吾分享《迷人的金子》中的茶园由来。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陆春吾笔下的故事主角大多都是普通平凡的,甚至是有些贫困窘迫的人。“因为我接触到的人就是普通人,我会跟他们有更多的情感共振,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更能打动我,你让我去写精英生活,可能我想象不出来。”她说。
读陆春吾的小说,让人总觉得在看一幅各有高光的人生群像图,碎片化的叙事组合成一块完整的剧情拼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小片。虽然这种风格并不被所有人接受,但陆春吾有自己的坚持。“我个人会觉得每个人被生到这个世上,那他们的故事都值得讲一讲,不是无关紧要的。”她说,“我们的世界总是歌颂主角,我希望起码在我的故事里,边缘的小人物也是有名字的,他们也有他们的不甘心,或者委屈,或者喜悦。”
陆春吾也不喜欢重复。尽管近几年她在豆瓣阅读连载的小说大都是悬疑类型,但每一部作品都会有区别,《迷人的金子》走的是荒诞喜剧路线,《下神》则是玩起了民俗悬疑。

她跟南都娱乐聊起《下神》的创作,那是在2023年,闽南游神突然火了,网上涌出许多游神片段。她还记得其中一个,在大雾弥漫的乡间小道上,有许多巨大神明的塑像从浓雾深处浮现,走过雕着神秘古字的牌坊,让她这个在北方文化里长大的山东人感受到了极大的视觉冲击。
《下神》讲述的是一个愤怒的母亲选择复仇的故事。确定落地在闽南,陆春吾将主角陈巧红设定为具有当地特色的渔女,想通过这个故事将强韧的、勇敢的、爱憎分明的女性的一生展现出来。“陈巧红的性子像海一样,既可以很温和地去托举,在暴怒的时候也可以吞噬一切。”一个地母一般孕育万物又吞噬万物的女性角色由此而生。
今年最新创作的《山归来》,在陆春吾心中,是她的作品底色从怨(《一生悬命》)到荒诞(《迷人的金子》)到愤怒(《下神》)转向治愈的新尝试。父亲因涉嫌杀人被判死刑的留守男孩,可谓是天崩开局,在一次次的选择中被打碎重来,最后回到家乡一边种地一边照顾留守儿童,尽管结局并不光鲜亮丽,却也是种新生。“故事完成的瞬间,我觉得自己也达到了一种治愈,原来温柔、包容和接纳有时候会比批判和冷嘲热讽更有力度。”

这也契合了她的初心。她始终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世界变得好一点点,写作便是一种方式。从一开始创作,陆春吾就习惯在后记中告诉读者:“活着,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自认为是“含泪向前跑的悲观主义者”,陆春吾仍然用她温和的语调鼓励着读者朋友们。
“人生是一张考卷的话,你怎么答都对。如果这道题卡住你,你就往后做,不要被一时的难题卡住。”她说,“你会发现后面只要你活着,就有无数的得分点。等你答下去,你再回头看,最初困住你的那道小小的选择或者填空题,它并不重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余晓宇
图片由豆瓣阅读和片方提供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