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明君
10月31日,理想汽车正式宣布召回11411辆2024款MEGA车型,针对冷却液系统、动力电池及前电机控制器进行免费更换,单台车施工周期为1个工作日。据封面新闻根据行业数据测算,此次召回总成本预估高达17.64亿元,不仅刷新了新能源汽车召回成本纪录,更以主动担责的姿态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从成本构成来看,核心配件更换占据总支出的主要部分。理想MEGA搭载的宁德时代5C麒麟电池包(含电控系统)单台成本保守估算为12万元,11411台车电池更换支出即达13.69亿元,占总成本的81.1%。前电机控制器采用800V高压碳化硅方案,单台成本约5000元,合计5705.5万元;冷却液系统及相关配件更换成本1500元/台,总计1711.65万元。三类核心配件总成本达14.56亿元,凸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升级对召回成本的影响。
除配件成本外,服务与隐性成本同样不容忽视。按单台车8小时施工、600元/小时工时费计算,工时总成本约5477.28万元;叠加服务调度、物流等隐性支出7280万元,工时及服务成本合计1.27亿元。此外,理想为召回车辆升级的“10年/20万公里”延保权益成本约1.23亿元,冷却液配方研发及验证投入约5824万元,两类隐性成本共1.81亿元。全链条成本管控能力成为衡量车企责任担当的重要指标。
此次召回的核心亮点在于理想的主动担责态度。在上海MEGA起火事件调查尚未形成最终结论时,理想已通过内部排查锁定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的隐患,果断启动召回。CEO李想直言:“事故可能是万分之一,但生命是百分之百,面对风险不能等”。即便冷却液问题或涉及供应商责任,理想仍选择短期全额承担成本,打破了行业“等待结论再行动”的惯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用户安全第一”的企业价值观。
这一案例恰与行业发展趋势形成呼应。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召回量达415万辆,是2023年的3倍,其中动力电池相关故障占比超三成。与此同时,监管层面正强化约束,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需12小时内上报,瞒报将遭重罚。在技术迭代与监管收紧的双重驱动下,“被动应对”已难以为继,主动排查、快速响应成为车企必修课。理想此次召回不仅是对自身产品的负责,更是对行业规范的一次有力推动。
封面新闻认为,从长期来看,理想此次召回或将加速行业变革:一方面,车企将更注重供应链品控与隐患预判,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另一方面,OTA升级等低成本召回方式会进一步普及,2024年已有12次召回通过OTA完成,其中新能源汽车占7次。这场耗资预估超16亿元的召回,既是理想的责任答卷,更是新能源行业从“速度优先”转向“安全优先”的生动注脚,预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