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近年来堪称“警察专业户”,无论是在《重生之门》《狂飙》还是《他是谁》中,只要他一出场,观众便会不自觉地代入角色,仿佛看到一位真正的刑警在眼前。他不仅穿出了警服的正气,更赋予了每个警察角色鲜活的“人味儿”。

在《他是谁》中,张译饰演的卫国平一登场便被卷入一桩极其残忍的碎尸案。八年前,他的战友死于凶手之手,那根刺深深扎进他的心里,成为他无法释怀的执念。八年后,成为刑警队长的他,在宁江市再次遇到手法相似的碎尸案,直觉告诉他,那个凶手回来了。
卫国平不是神探,而是一个彻夜蹲守、鞋底磨破也不放弃的普通警察。他查案查到疯,梦里都在追凶。那道割喉的血痕,始终在他脑海中闪回。面对新案件,他像被命运重新扯回那条未完的线,不顾一切地追寻真相,哪怕线索稀碎、证据混乱。

张译的表演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演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人心。他赋予每个警察角色疲惫却笃定的眼神,让观众相信,那个人真的存在过。这种真实感,正是《他是谁》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是谁》的成功,离不开导演对悬疑节奏的精准把控。剧情层层反转,像一场心理拉锯战,观众一边猜凶手,一边被角色的命运牵动。再加上丁勇岱、赵阳、刘冠麟、齐奎、姚安濂等老戏骨的加盟,整部剧的质感直接拉满。丁勇岱饰演的顾卫东稳重内敛,与张译的焦躁形成鲜明对比,两人同框的戏份充满张力。

值得一提的是,丁勇岱与张译的合作早在《以法之名》中便埋下伏笔。当年两人是师徒,如今成了对手,一个是法,一个是警,正义的两面相互拧紧。这样的设定,让观众看得直呼过瘾,也让人感叹内娱刑侦剧终于又有了新高度。
《他是谁》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它抓住了悬疑剧的两条命脉:真相与人性。观众不仅想看谁是凶手,更想看一个人如何被命运推着走到极限。卫国平的故事,是一个人和自己和解的过程。他查案,不只是为了正义,更是为了赎罪。那种“不能输”的执念,才是真正的刑警精神。

回顾张译的职业生涯,这种角色几乎成了他的标志。从《红海行动》的杨锐,到《狂飙》的安欣,再到《他是谁》的卫国平,他的“正义感”像是被镌刻在骨头里。他不是在演警察,而是在演“人该如何面对黑暗”。
有人调侃说,张译要是不当演员,可能早考进公安系统了。毕竟他演的每个角色,都像是《人民警察手册》里的标准模板:冷静、克制、负重前行。但这恰恰是他最打动人的地方。每一次他穿上制服,就像把自己也交了出去。

张译对“戏”的认真,更是让人敬佩。拍《他是谁》时,他为了一个夜巡的镜头反复打磨细节,表情、步伐、呼吸都要对。他说过一句话:“警察不是英雄,他们只是每天都在和恶对抗的人。”这话看似平淡,却能让人起鸡皮疙瘩。
当观众喊他“内娱考公第一人”时,其实不是调侃,而是一种肯定。他考进的不是公安局,而是观众心里的那份信任。他代表的,是一种靠真诚撑起来的职业信仰。

张译的戏,总让人信——信他演的角色,信他演的人生。哪怕故事再黑暗,他也能用那双疲惫却有光的眼睛,让人看到希望。也许这就是他在娱乐圈里最独特的地方:他不是靠人设活着,而是靠作品立着。
有人说,一个演员的极致,就是让人忘了他是演员。张译早就做到了。他不是警察,却比很多警察更懂责任;他不是英雄,却比很多英雄更真实。
这世上有太多光鲜亮丽的角色,唯独他选择了那些最沉重的——血、泪、真相,还有人心。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了“内娱最像公务员的演员”,也是那个观众最信任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