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外资撤离印度:沃尔玛、麦当劳等巨头为何纷纷逃离?

时间:2025-11-07 17:13:33 来源:科普100克克 作者:科普100克克

近期,外资从印度撤离的消息愈发密集。此前,许多外资将印度视为“下一个中国”,认为这是一个能赚大钱的“黄金市场”。然而,如今不少企业提起印度却直摇头,称这里快成了“外资坟场”。那么,外资究竟在印度经历了什么?为何好好的生意做不下去,非得选择撤离呢?

外资曾对印度热情高涨,抄作业心态入场

前几年,外资对印度市场充满热情。毕竟,印度与中国同处亚洲,且人口规模庞大,已接近14亿。看到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外资,不少企业便认为“照着中国的路子走,印度肯定也能成功”。



在这种“抄作业”的心态驱使下,2021年印度吸引的外资直接冲到835亿美元,众多外资企业纷纷奔着印度的人口红利而来。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中国的成功并非仅靠人口众多,还有完善的基建和稳定的政策作为支撑,而印度与中国根本不是一回事。

基建短板:外资入印的第一道坎

基建薄弱是外资进入印度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印度的农村道路状况极差,许多地方仍是泥路,一下雨便无法通行。农产品大多掌握在小散户手中,外资若要采购,需从村里运出,一路折腾下来,损耗率极高。



有做生鲜的外资企业表示,运一批蔬菜到仓库,一半都已损坏,成本居高不下。世界银行今年公布的全球物流绩效排名中,印度位列第48名,而中国则排在第12名,差距显著。

不仅农产品领域如此,电子行业也深受其害。从港口运送零件到工厂,比在中国多花好几天时间,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生意自然难做。

税务罚单与资产冻结:外资的“钱袋子”危机

如果说基建差还能勉强忍受,那么税务和监管问题则让外资彻底扛不住了。印度的税务局对外资企业盯得极紧,仿佛猎犬盯着猎物一般。福克斯康、三星等大公司都曾被查过,不配合便无法办理业务,业务一停,损失巨大。



德国大众的遭遇尤为惨烈。因进口零件分类问题,印度直接开出了14亿美元的罚单,这是印度有史以来最大的税务处罚。大众在印度苦心经营十多年,本想着能回本赚钱,结果一张罚单下来,之前的努力全白费了,等于白干一场。

韩国起亚也未能幸免,同样因零件分类问题被追缴1.7亿美元。这种“事后算账”的操作让外资企业根本无法预判成本,今天做的生意,明天就可能因分类错误被罚款。

除了税务这把“明枪”,监管的“暗箭”更让外资企业胆寒。印度有句话叫“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意思是规矩定得严,大家都难遵守,然后专挑外资企业罚。



小米、OPPO等中国手机厂商都曾被冻结过银行存款,理由是“有违规行为”。即便最后证明并无问题,审查也得拖好几个月,资金链一断,生意便陷入停滞。

小米在印度曾风光无限,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与富士康合作建厂,三年便成为印度手机市场的老大。然而,去年一季度,其出货量直接暴跌41%,从第一跌至第四,还裁了不少人。更糟的是,6.76亿美元资产被冻结,供应商都害怕了,不敢在印度设厂。

沃尔玛散伙、麦当劳遭砸:外资在印的“妥协与失败”

不仅小米,沃尔玛、麦当劳等国际巨头在印度也栽了跟头。

沃尔玛2007年与印度本土的Bharti公司合资开批发店,本想将全球的供应链搬到印度,结果印度有规定,外资至少30%的货物得从小供应商处采购。沃尔玛无奈,只能从成千上万的小农手里进货,再加上农村基建差,货运过来就坏了,卖不出去,天天亏损。



到2013年,两家公司闹得不欢而散,沃尔玛在印度十年亏损12亿美元,最终只能关店走人。

麦当劳的遭遇则更为憋屈。1996年在印度开设第一家店时,雄心勃勃地想把全球的菜单搬过来,结果刚进去就傻了眼。印度80%的人信印度教,不吃牛肉;14%的人信伊斯兰教,不吃猪肉。麦当劳的招牌巨无霸、猪排堡全无法售卖,无奈之下只能改菜单,用鸡肉做汉堡,还专门开设素食厨房,连酱料都去掉洋葱大蒜,以符合印度的习俗。



然而,即便如此妥协,还是出了事。1998年,有人发现麦当劳的薯条用油含牛肉成分,直接引发大规模抗议,门店被迫关门。麦当劳赶紧销毁所有薯条,请印度教领袖监督采购,还开设了素食餐厅,但根本无济于事。

印度教将牛视为神灵,麦当劳在全球范围内杀了不少牛,不少教徒直接去砸寺庙旁边的麦当劳门店。



如今,麦当劳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仅为4.8%,比巅峰时的8.2%差远了,不少门店都因亏损而关闭。

外资撤离印度,全球资本流向更稳定市场

印度对待外资的态度令人捉摸不透。钱进来的时候欢迎得很,等企业投入了,便用税务、监管卡脖子,想走还走不了,高额的退出成本能把公司拖成僵尸企业。

今年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外国投资者卖了近170亿美元的印度股票,市场直接下跌。汇丰银行还表示,全球的钱正在从印度流向中国,毕竟中国经济在复苏,制造业也稳定,比印度靠谱多了。



印度最近也急了,证券交易委员会推出11项“重大改革”,声称要改善外资进入的渠道。然而,这些改革并未触及核心问题——税务未简化,监管未透明,之前的坑还在。2021年印度吸引外资835亿,今年三季度才180亿,跌幅显著。

外资并非傻子,之前被骗怕了,即便有改革,也不敢轻易再进去。说到底,印度想把“外资坟场”变回“黄金市场”,光靠喊口号、搞表面改革是没用的。



印度得先把基建搞上去,让货物能顺畅运输,再把税务和监管弄明白,别动不动就罚款冻资产。否则,外资只会越跑越多,“下一个中国”的梦,怕是永远实现不了。

而对于外资来说,以后再选新兴市场,也得擦亮眼睛,别光看人口多,还得看看政策稳不稳、基建好不好,不然钱投进去,可能连本都收不回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