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从土味男主到美妆新宠:短剧演员为何能抢走顶流资源?

时间:2025-11-11 11:01:51 来源:出飒 作者:出飒



从雷军跨界布局短剧产业链,到“果郡王”李东学宣布成立短剧公司,短剧赛道的热度持续攀升。而在美妆行业,早在几年前便敏锐捕捉到短剧营销潜力的品牌们,已悄然掀起一场围绕短剧演员的“抢人大战”。这场变革背后,不仅是营销策略的升级,更是品牌对流量逻辑的重新定义。

01

从“赌剧本”到“抢演员”:美妆营销的范式转移

作为短剧营销的“先行者”,美妆品牌曾以定制化内容撬动市场。2021年,国际护肤品牌倩碧冠名戴燕妮主演的微短剧《狐系女友惹不起》,在快手平台斩获1.5亿播放量,但品牌仍以传统“贴片”广告形式呈现,与剧情融合度有限。2022年,丸美冠名的快手短剧《靠近双子星》实现突破,不仅将产品自然植入剧情,更邀请品牌主理人参演,配合直播间联动传播,带动品牌搜索量提升141%,累计涨粉超20万。


韩束的短剧布局堪称行业标杆。2023年,品牌与抖音达人姜十七合作推出多部“爽文”题材短剧,将红蛮腰礼盒巧妙融入女性成长、职场逆袭等剧情中。据用户说数据,同年“姜十七同款礼盒”抖音销售额超16亿,直接推动韩束以33.4亿成交总额登顶抖音美妆销量榜,较2022年排名提升20余位。

然而,随着短剧内容同质化加剧,用户对“硬广剧情”产生免疫。部分国货品牌投入百万打造的定制短剧,带货效果难以持续,甚至难以回本。在此背景下,品牌开始重新审视短剧营销的核心价值:与其押注爆款剧本,不如绑定已通过爆款剧集积累粉丝与情感连接的演员。毕竟,短剧可能过时,但演员塑造的角色形象与圈层影响力更具持久性。

今年以来,此类合作密集落地:黛珂官宣田栩宁为LIPOSOME系列挚友,产品10分钟售罄;韩束随后签约田栩宁为代言人,官宣当日全渠道销售额突破6000万。此外,蜜丝婷牵手何健麒、方里签约柯淳、唐魅将马小宇升级为代言人、小奥汀邀请曾辉担任星推官……短剧演员已成为美妆品牌争抢的“硬通货”。


至此,美妆短剧营销正式从“以剧为核心”转向“以人为核心”,演员成为品牌与用户连接的新纽带。

02
短剧演员为何成美妆圈“香饽饽”?

品牌集体“抢人”的背后,是对短剧演员商业价值的精准判断。从成本角度看,短剧演员合作费用远低于一线明星,对国货品牌尤其是中小品牌更具性价比。以羽西直播布局为例,品牌邀请何聪睿、何健麒等头部短剧演员走进直播间,何聪睿结合古装剧拍摄经历,分享护肤痛点并自然植入产品功效,同时模仿剧中人物姿态、用国语粤语双语讲解,全程互动流畅,单场直播话题饱满,无冷场间隙。


短剧演员的“活人感”与真实互动能力,是其核心优势。多数演员成长于抖音、快手等平台,熟悉用户偏好与沟通方式,能通过自然表达与粉丝建立深度信任。这种能力在直播带货中尤为突出,演员可高效配合品牌节奏,完成短视频拍摄与直播任务,甚至根据产品特性设计场景化叙述,增强说服力。

此外,短剧演员的粉丝群体与美妆品牌核心客群高度重合。据《2025年H1短剧全景报告》,短剧核心用户中,31-40岁群体占比突出,且超七成用户为三四线城市女性——这一画像与大众美妆、护肤品牌的目标客群完全匹配。品牌无需“教育新用户”,即可通过演员影响力精准触达潜在消费者,大幅提升转化效率。

03
抢到“顶流”之后,品牌更需思考长期价值

尽管签约短剧演员为品牌带来短期流量红利,但热潮之下,品牌需清醒认识到:短期流量易得,长期品牌资产构建却非易事。短剧演员虽“性价比高”,但同样存在风险,如私生活争议、言行不当或虚假宣传等负面事件,可能牵连品牌声誉,浪费前期投入。

因此,品牌选择演员不能仅看流量,更要避免过度依赖。短剧演员的核心价值在于“引流”,品牌应借此引导用户关注官方账号、加入会员,再通过产品研发、护肤知识科普等内容深化认知,让用户从“因演员关注”转向“因认可品牌留存”,建立自有用户资产。

同时,品牌需推动演员与自身深度融合,而非停留于简单代言。例如邀请演员参与公益项目或主题活动,结合自身经历传递品牌价值观,让消费者因流量演员而来,却因认同品牌而留下。正如韩束与田栩宁的合作,不仅带动短期销售,更通过演员形象与品牌调性的契合,强化了“年轻化、高性价比”的品牌认知。

对于美妆品牌而言,“抢到演员”只是第一步。如何规避风险、转化流量为长期资产、实现品牌与演员共同成长,才是决定营销成败的关键。毕竟,短剧热度会褪去,演员流量会波动,但有价值的品牌,终将在风口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增长逻辑。

撰文:Lionana

编辑/排版:Han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