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悬疑刑侦剧凭借强情节、高智商对决和沉浸式推理体验,持续占据影视市场热门赛道。自《白夜追凶》爆红后,悬疑剧更成为流量与口碑的双重保障,吸引众多实力派演员加盟。2025年仅前四个月,便有《棋士》《借命而生》《沙尘暴》等多部作品轮番登场,而爱奇艺迷雾剧场最新推出的18集刑侦悬疑剧《树影迷宫》,更以“廖凡+尹昉”的师徒组合,将胡同连环悬案的惊悚氛围推向高潮。

双时间线叙事:18年追凶路,雨夜凶案再掀惊魂
《树影迷宫》以“一案跨双线”的叙事结构,将1994年与2012年的胡同凶案交织推进。首播4集便抛出“2死1失踪”三大谜案:1994年雨夜,大专女生刘珂(红鞋少女)被激光笔跟踪,最终在下水道口遭捂嘴拖拽遇害;2012年,包子店老板女儿田畅(高中生)离奇失踪,现场遗留的成人用品店钥匙,将线索指向更复杂的犯罪网络。而刘珂案中,其母黄慧与女儿同学的偷情隐情、社会大佬“疯僧”的诡异行径,更让案件笼罩在人性暗面的迷雾中。
廖凡饰演的老刑警冉曦,在首集便展现教科书级破案手法:通过老奶奶报案的“狗受惊”细节,顺藤摸瓜在下水道发现倒立女尸,红鞋与激光笔的符号化设计,瞬间拉满悬疑张力。而尹昉饰演的徒弟赵赶鹅,则从刘珂日记入手,在追查中意外发现:这起案件远非终点,胡同深处还隐藏着更多被时间掩埋的罪恶。

生活流叙事:师徒羁绊与家庭创伤,悬疑外衣下的人性剖析
与传统刑侦剧聚焦案件本身不同,《树影迷宫》采用“生活流悬疑”手法,将警察的日常工作、家庭关系与案件追查深度绑定。冉曦曾是警队标杆,拥有贤惠妻子与聪明儿子,却在刘珂案陷入僵局后逐渐消沉;赵赶鹅作为公安大学高材生,从青涩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刑警,却始终无法解开师父的心结。师徒二人跨越18年的追凶路,既是与罪犯的博弈,更是与自我执念的和解。
剧中对家庭关系的刻画尤为细腻:冉曦儿子冉东东的意外离世,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刘珂母亲黄慧的婚外情、成人用品店老板刘北萍的失窃风波,则将普通人的欲望与罪恶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正如观众所言:“每个角色都像胡同里的影子,看似无关,却在光影交错中暴露出人性的裂痕。”


口碑两极分化:悬疑感与生活感的博弈,观众直指“节奏拖沓”
尽管《树影迷宫》凭借廖凡的演技、双时间线叙事和胡同悬疑氛围收获一批忠实观众,但首播后口碑却呈现明显分化。支持者认为:“案件细节扎实,激光笔、红鞋等符号设计充满隐喻,师徒情与家庭线让角色更立体。”而批评者则集中火力吐槽:“生活琐事占比过高,破案节奏被稀释成‘慢综艺’;时间线频繁切换导致观感割裂,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悬疑感大打折扣。”
有观众直言:“内娱为何执着于生活流悬疑?每集有效信息量低到离谱,只想看破案却被迫围观警察下班买菜、夫妻吵架,真是受够了!”更有网友对比《漫长的季节》指出:“后者用生活流服务悬疑,而《树影迷宫》却让悬疑沦为生活剧的配角,主次颠倒。”

悬念升级:激光笔杀手身份成谜,冉曦儿子之死暗藏玄机
随着剧情推进,更多悬念浮出水面:激光笔杀人犯是否如警队专家推断,患有心理障碍?刘珂案真凶是否与冉东东之死有关?成人用品店丢失的物品,是否成为触发连环凶案的钥匙?而冉曦房间中儿子的遗照,似乎在暗示:这场跨越18年的追凶,最终将指向一个令人心碎的真相。
目前,《树影迷宫》在爱奇艺迷雾剧场持续更新,你是更倾向“纯悬疑烧脑”还是“生活流叙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