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央视首播!王阳万茜领衔40集年代抗战剧《八千里路云和月》

时间:2025-11-12 00:42:47 来源:乐枫电影 作者:乐枫电影

那一年,《觉醒年代》让观众重新认识了信仰的力量;而今年,一部名为《八千里路云和月》的40集年代抗战剧,再次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叙事,让战争年代的故事焕发出新的温度。该剧由张永新导演操刀,吴楠、卞智弘、田雨三位编剧联手打造,这样的创作团队,注定会让这部作品成为精品。



不同于许多抗战剧从英雄视角出发的叙事方式,《八千里路云和月》选择了一个小人物——厨子孟万福作为切入点。孟万福原本只想安稳过日子,却在战争的逼迫下,从一名胆小怕事的厨子,成长为手持菜刀的“战地传奇”。这种反差不仅带有黑色幽默,更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普通人的深刻影响。他的故事,不再是口号式的“英勇无畏”,而是真实的人在被命运推着前进时的无奈与坚持。

王阳在剧中饰演的张云魁,是一位典型的“硬汉将军”。他的刚毅并非冷酷无情,而是带着血和泪的温度。张云魁能打仗、懂谋略,却在权力的漩涡中遭遇诬陷,成为“逃兵”。那一刻,他不再是英雄,而是一个被体制碾碎的普通人。然而,他并未倒下,而是改名换姓,重新上战场,用另一种方式继续保家卫国。这种真正的英雄,就是那种不被光照见,也要自己发光的人。



万茜饰演的张云魁妻子丁玉娇,则是一位知书达理又有担当的女性。面对丈夫成为逃兵、家庭陷入困境、孩子需要养活的现实,她一边撑起家庭,一边心系国家。万茜的表演干净利落,每个眼神都透露出那个年代女人的坚强。她没有冲锋陷阵,却用一种更沉默的方式守护着家与信仰。

于和伟在剧中特别出演的田家泰,是一个让人意外的角色。表面看他是商人,实则是中共地下党联络员。他的戏份不多,但每次出现都能扭转剧情。于和伟的表演深藏不露,几句对白就能把角色立住。他的存在,像一面镜子,让观众看到战争中还有一群不打枪、不流血,却同样重要的无名英雄。



《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最大魅力,在于它让“普通人”站在了历史舞台中央。张云魁是将军,但他的英雄气概在一场场委屈中被磨得更真实;孟万福是厨子,可他的抗争方式让人感受到另一种勇气。那种“我不伟大,但我不退缩”的平凡精神,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能打动人心。

这部剧的“人情味”也是其一大亮点。战争年代的生死离别,本可以拍得悲壮,但张永新导演没有走煽情路线,而是用细节打动人。比如孟万福在厨房磨菜刀时的神情,那是恐惧,也是觉醒;丁玉娇深夜给孩子缝补衣服,针线在昏黄的灯下闪光,仿佛就是希望的火苗;张云魁在雨夜里独自擦拭军帽的那一幕,没有一句台词,却比哭喊更震撼。



剧中还处处藏着导演的小心思。比如那句开机文案——“八千里路,月圆月缺,看遍人间悲喜。”这不是噱头,而是整部剧的精神内核。月亮在剧里多次出现,从抗战初期的圆月,到战火中的残月,再到最后胜利时的明月,仿佛在告诉观众:时代在变,信念不灭。那种“山河虽破,人心不碎”的力量,贯穿了整部作品。

黄澄澄饰演的孟万福堪称全剧惊喜。前期他胆小怕事,连杀只鸡都手抖;后期他拿着菜刀冲进敌阵,成了“战地传奇”。这种成长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被逼出来的觉醒。他的每一次“怕”,都在为后来的“勇”积蓄力量。这种角色转变让人想到现实中的普通人——没人天生伟大,只是时局让人必须成长。



《八千里路云和月》不是那种靠爆破和喊口号取胜的抗战剧,它更像一面镜子,让人看到那个年代每个普通人是怎么咬牙活下来的。有人拼命上前线,有人守着后方粮仓,有人只是默默做饭送信,但他们加起来,才是“民族的骨架”。

这部剧的叙事方式也颇具特色,它没有从头讲起,而是打破时间顺序,像一场被拼回来的记忆。观众跟着人物的命运一点点拼凑出那段战火往事,这种叙事让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档案,而是有呼吸、有温度、有血肉的生命。



2025年9月16日,这部备受期待的年代抗战剧终于在央视八套播出。对很多人来说,它不仅是一部抗战剧,更像是一场情感的回溯——让人重新理解什么叫“家国一体”,什么叫“凡人也能成英雄”。它告诉观众:爱国不是口号,而是你在绝望中还愿意相信光。

《八千里路云和月》拍出了战争的残酷,也拍出了人性的温柔。它让人明白,真正的英雄从来不在战场最前线,而是在日常生活里,默默守护一方天地的人。时代变了,月亮还在,那些走过八千里路的平凡身影,仍照亮今天的我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