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的钱江世纪城,丽晶国际的电梯间贴满转租广告,“首月免租”“可短租1个月”的字眼格外刺目。这座曾被誉为“网红宇宙中心”的大楼,如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冷清。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抢房靠预付”的网红圣地?
巅峰时期,这栋39层的大楼发放了2万张门卡,1.2万人挤在20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带8个补光灯位的江景房月租高达4500元,仍供不应求。如今,同类型房源月租直降500元,挂平台三周无人问津。
丽晶国际的冷清并非个例。2025年一季度,杭州市区租金跌至43.3元/平方米/月,滨江区曾经溢价千元的“网红专供房”,如今成了中介手里的烫手山芋。

▲图源:小红书
走在丽晶国际楼下,曾经挤满网红的咖啡店如今只坐了两三个客人。那些年大家追捧的“网红梦”,如今看来不过是被流量吹起的肥皂泡——风一停就破了。
没人再关心你住得多好、背景板多精致,只在乎你能不能真正卖出货、赚到真金白银。
残酷的现实,让大批网红不得不选择逃离。
成本与收入的倒挂,让中小网红难以承受。滨江区一套基础直播配置的房源,月租仍近万元。叠加补光灯、摄影团队、样品采购等费用,中小网红每月固定成本轻松破万。而收入端早已缩水,2024年杭州中腰部主播平均月薪跌破2万,美妆垂类主播收入较往年腰斩,有人一场3小时直播的佣金只有800元,连500元的推广费都覆盖不了。
更刺眼的是薪酬落差。2025年618期间,杭州兼职主播时薪低至20元,与发传单持平。而三年前大促时,主播薪水曾是这个数字的十倍。
成本高企、收入暴跌,让“赔违约金退租”成了圈内常态。
逃离,还因这里有供应链的致命短板。
杭州的流量优势背后,是“带发分离”的硬伤。网红选品多要从广州、义乌调货,物流成本高不说,还常出现“样品与实物不符”的翻车事故。反观广州,服装产业带实现“前播后产”,杭州的流量虽快,但没有产业托底,就像无源之水,流着流着就干了。流量能让你一时火,但稳定的供应链,才能让你一直火。
此外,平台流量也越来越“偏心”。谦寻这类头部机构能拿到上亿曝光,中小主播只能靠刷数据换流量,单次热搜成本就要数万元。
更要命的是品牌方的转向。2025年618,淘宝有67个店播成交额破千万,抖音店播流量占比持续攀升,达人直播份额眼看要跌破六成。品牌负责人直言:“自播能直接和用户沟通,还省了20%的佣金,没必要再当‘冤大头’。”
没了品牌订单,依赖佣金生存的中小网红,等于断了收入来源。
不过,流量的“偏心”可以说是行业开始成熟的必然。当平台和品牌都开始算“性价比”,那些只会“喊口号”“博眼球”的中小网红,自然会被淘汰。

▲图源:视频截图
行业不再需要“流量的搬运工”,更需要的是“价值的创造者”:能帮品牌卖货,能帮用户选好货的人。
一个更加务实的时代已经来临。
网红们用脚投票,走出了两条路。顶流去广州找根基,辛巴之外,大批服饰主播迁到白云区,离服装城只有10分钟车程;中小博主往长沙、成都跑,那里的租金只有杭州的一半,生活成本低出一截。

▲图源:微博
租房逻辑的转变最能说明心态变化。以前找房看“能不能出流量”,江景、奶油风是刚需;现在只算“划不划算”,物业费、快递点距离成了重点。
连头部都在收缩,辛巴宣布“直播会越来越少,重心放在供应链建设上”,三只羊要把小杨哥的营收占比压到20%以下,转而扶持垂类主播。
当然杭州也在自救,2024年出台的“直播电商三年行动计划”,喊出从“网红之都”到“新电商之都”的转型口号。
但政策能否见效,关键看能不能真正解决“调货难”——如果只给补贴不建产业带,人才还是留不住。
以前大家往杭州挤,是觉得“离流量近”,现在往产业带、低成本城市去,是觉得“离生存近”。这种转变虽然残酷,但很真实:成年人的选择,终究要回归现实。
没有哪个风口能吹一辈子,能让你站稳的,永远是“能解决问题”的本事。
这场撤退,本质是行业的“去虚向实”。曾经“住得好就能涨粉”“待在杭州就能赚钱”的幻觉破灭,大家终于明白:流量是表象,能卖好货才是根本;城市的光环是附加值,产业的根基才是核心。
对个人来说,核心竞争力不再是颜值和话术,而是选品能力、供应链把控力。那些懂产业的主播,反而活得更稳。他们不是“靠流量吃饭”,是“靠解决用户需求吃饭”。
对城市而言,流量磁场撑不起长久发展,产业磁场才是关键。没有产业托底的“网红之都”,就像没有地基的房子,风一吹就晃。
钱塘江的灯光还亮着,但不再只照向网红房的落地窗。当流量神话退潮,留下的是更扎实的行业逻辑——无论是人还是城市,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拥有真正的竞争力。
而那些能在泡沫退去后站稳的人,终会明白:所谓的“风口”,从来不是追来的,是“做好自己”后,自然等来的。
参考消息:
杭报房产:《杭州第一网红大楼,风向悄悄开始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