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为铭记伟大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奋进力量,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联合出品的文化抗战剧《阵地》,将于9月16日晚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同步在咪咕视频、爱奇艺、腾讯视频全网播出。该剧首次以全景视角还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文化抗战历程,通过文艺力量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展现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
题材突破:首次聚焦文化抗战,笔墨为枪筑精神长城
电视剧《阵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策划指导,严从华担任总制片人,高希希执导,钱林森编剧,冯绍峰、李晨、徐璐、王丽坤领衔主演,王劲松特别出演,张博主演。该剧以1938年至1944年桂林文化抗战运动为背景,首次聚焦被称为“中国笔部队”的文化群体,系统呈现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化抗战”历程。
抗战全面爆发后,山河破碎之际,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直接指示下,派遣李克农、夏衍等中共骨干南下桂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复刊《救亡日报》,团结郭沫若、田汉、巴金、徐悲鸿、丰子恺等百余位文化界精英,以新闻、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形式掀起抗战文化运动,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精神文化长城”。《阵地》首次系统再现这段历史,填补抗战题材中文化抗战的叙事空白,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文化抗战”双线叙事,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的文化战略与统战智慧,揭示文化认同与精神坚守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创新表达:多声部叙事还原历史,群像塑造展现时代精神
《阵地》突破传统抗战剧叙事模式,采用多线并进、群像叙事手法,以二十余位核心历史人物串联百余位文化名人及民众的抗战行动。剧中既有周恩来、李克农等共产党人运筹帷幄的智慧,也有郭沫若、夏衍通过《救亡日报》开展舆论斗争的惊心动魄,更生动刻画了任素宁、韩大勇等青年在战火中的成长。该剧注重历史细节还原,如夏衍话剧《一年间》全国公演的盛况、欧阳予倩改革桂剧排演《梁红玉》、陶行知七星岩洞办学、张曙谱曲殉国、茅盾完成《霜叶红似二月花》等真实事件,均通过艺术化呈现构建出文化人坚守理想、以文救国的集体群像。全剧节奏张弛有度,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相得益彰,深度挖掘人物精神世界,展现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担当。
超强主创:金牌班底携手实力演员,再现峥嵘岁月
《阵地》集结国内一线主创团队与实力派演员。总制片人严从华曾打造《人间正道是沧桑》《觉醒年代》等爆款剧集;导演高希希擅长驾驭宏大历史场面,代表作包括《大决战》《破晓东方》;编剧钱林森以《绝命后卫师》《长沙保卫战》等作品著称,擅长平衡历史真实与戏剧张力。演员方面,冯绍峰饰演的夏衍睿智沉稳,李晨塑造的李克农智勇双全,徐璐饰演的任素宁从学生成长为战地记者,王丽坤出演的中共地下党员安娥缜密沉着,王劲松诠释的郭沫若大气磅礴,张博饰演的田汉激情澎湃。此外,王乐君、郭广平、刘劲、于滨等演员的加盟,为剧集增添更多看点,共同再现文化抗战的峥嵘岁月。
深远立意:文化自信一脉相承,映照当代精神需求
《阵地》的价值不仅在于还原被忽视的文化抗战历史,更在于以“文化阵地”为纽带,将抗战精神与当代文化自信紧密联结。中国文化抗战救亡运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文化界的成功实践,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该剧通过这段历史,深刻回应“文艺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时代之问,强调坚守思想阵地、铸牢文化长城的重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文艺从来不是单纯的审美表达,更是凝聚民族精神、传递时代声音的重要力量。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阵地》传承中华文脉,昭示思想文化阵地不容丢失,呼吁坚持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繁荣赋能民族复兴。
笔墨为戈护文脉,山河浩荡铸精神。9月16日起,跟随《阵地》走进“以文为刀、以笔为枪”的抗战岁月,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阵地。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