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志
当教育博主张雪峰在直播中瘫坐椅背、满口脏话回应出轨传闻时,这场闹剧已远超私人道德范畴。11月11日晚的直播画面里,这位曾以“说真话”标榜的网红导师,用最粗鄙的方式撕碎了公众对知识型网红的最后期待。

事件导火索源于一条精心设计的微博。张雪峰声称“为看全运会放弃伍佰演唱会”,却被现场视频实锤不仅到场观演,更与神秘女子亲密互动。这种刻意营造的爱国形象与现实行为的割裂,瞬间点燃网友怒火——公众愤怒的焦点不在于演唱会本身,而在于一个以“真实”为卖点的导师,竟公然消费集体情绪。
当直播镜头对准面色铁青的张雪峰时,他戴着婚戒的右手不时敲击桌面,却绝口不提诚信危机。这场避重就轻的表演堪称危机公关的反面教材:通过转移话题至“女子身份”,成功将舆论从“人设造假”引向“出轨猜测”。事后证实该女子确为其妻,但这场操作已暴露其精明的舆论操控术。

直播中的暴怒失态,彻底撕碎了理性导师的面具。当那句“你家孩子考多少分?”脱口而出时,屏幕前的家长们或许才惊觉:这个靠贩卖教育焦虑起家的人,正在用他们最深的恐惧作为反击武器。这种将用户群体物化为“失败者”的傲慢,暴露了其认知格局与财富积累的严重失衡。
从“打死不学新闻”的功利主义宣言,到如今对质疑者的身份羞辱,张雪峰的言论轨迹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油腻成功学路径:将理想、公共性等价值踩在脚下,唯变现能力与就业前景马首是瞻。这种极端实用主义,正在制造新型的社会认知分裂。

“登味”一词精准捕捉了当下社会的集体心态——当草根逆袭者完成阶层跃迁后,迅速与原生群体切割,以成功经验为标尺俯视他人。张雪峰的案例极具代表性:算法时代制造的流量神话,让他在认知能力与道德自觉尚未匹配时,就已坐拥千万粉丝。
这种割裂在直播中暴露无遗:当影响力呈指数级膨胀,而情绪管理仍停留在市井吵架水平,人设崩塌便成为必然。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部分信徒竟将这种傲慢美化为“真性情”,折射出社会对成功标准的严重扭曲。

这场闹剧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多重社会病灶:对流量至上的盲目追捧、对成功标准的单一化定义、以及认知升级滞后于财富积累的普遍困境。当“登味”被包装成励志样本,当傲慢被解读为个性真实,我们不得不警惕:张雪峰的塌房或许只是开始,真正需要反思的是滋养这类网红的畸形生态。
教育者的使命是启迪智慧而非制造焦虑,公众人物的担当是引领价值而非消费情绪。在这个算法主导的时代,如何守住认知底线与道德自觉,或许是每个逆袭者都需要补上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