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的《新闻女王2》持续引发关注,该剧豆瓣评分已出炉,以7.9分稳居内地网剧第三名,与第一部口碑持平。这部由TVB出品的职场剧不仅延续了第一部的精彩剧情,更在角色阵容和叙事手法上实现全面升级,成为近期影视市场的现象级作品。

第二部在保留马国明(首部男主)、佘诗曼、高海宁、李施嬅等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引入黄宗泽担任新男主。剧情方面,职场竞争升级为自媒体与网媒时代的生存博弈,以调查梁景仁死因为暗线,同时展现佘诗曼饰演的文慧心如何转型为网媒大咖。剧中卧底捣毁诈骗集团、职场权力游戏等高能情节,被观众誉为"内地职场剧教科书"。
随着剧集热度攀升,港媒曝光了演员片酬细节。据报道,佘诗曼第二部片酬达100万港元,较首部的47万翻倍增长。但这一数字仅相当于内地某些演员单集酬劳——以25集体量计算,佘诗曼单集片酬约4万港元,甚至不及内地新生代演员的起步价。

其他主演片酬同样呈现显著差异:黄宗泽(二番)50万港元,李施嬅(三番)从首部31万涨至50万,高海宁从28万增至35万港元。即便马国明仅客串一集,其42万港元片酬仍引发讨论。这种薪酬结构折射出TVB与内地影视生态的根本差异——TVB艺人实行工资制,基层演员月薪1.2-1.8万港元,新生代仅5000港元,资深配角约1-2万港元,二线演员单集2-3万港元,三四线演员低至2000-3000港元。


对比内地影视市场,过去一线演员片酬轻松过亿的现象已成历史。2017年《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明确规定,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成本的40%,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以2亿投资项目计算,演员总酬劳上限为8000万元,主要演员最高可拿5600万元。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变通空间,部分演员通过兼任制片人、艺术指导等职务分散酬劳,规避监管。

在黄宗泽、高海宁出席活动被问及片酬时,高海宁坦言"不计算数字",黄宗泽则巧妙转移焦点称"佘诗曼最高"。这种薪酬差异也解释了刘嘉玲、胡杏儿等TVB艺人北上发展的趋势——刘嘉玲不仅参演内地剧集,更频繁亮相综艺节目,拓展事业版图。

《新闻女王》系列的成功,为影视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精良制作与扎实剧本才是核心竞争力。该剧在内地市场的优异表现,或将推动TVB与内地资方深度合作,通过输出高品质剧集倒逼行业改革。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降薪已成为影视公司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而TVB演员的性价比优势,或将重塑行业薪酬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TVB演员薪酬远低于内地同行,但其专业素养与敬业精神备受认可。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数字层面,更折射出两地影视工业化的不同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未来演员薪酬结构或将迎来新一轮调整,而《新闻女王》系列无疑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