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可以亏损400亿,裁员公司9000多人,但绝不会向中国低头!”
2020年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航空业遭受重创。面对中国提出的合作方案,全球三大航空发动机巨头之一的罗罗公司高层竟发出如此强硬表态。

一边是54亿英镑的巨额亏损账单,另一边是来自中国的橄榄枝。这家百年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最终选择“宁死不屈”,拒绝合作。

甚至放出豪言:“哪怕裁员9000人,也绝不让出核心技术。”那么,罗罗公司为何对中国如此抗拒?如今的它又是否走出困境?

疫情中的绝境
提起罗罗公司,或许很多人感到陌生,但劳斯莱斯汽车却家喻户晓。这两家企业均源自1906年亨利·莱斯(Henry Royce)和查尔斯·劳斯(Charles Rolls)共同创立的英国公司,最初以汽车制造为主业,后因一战需求涉足航空发动机领域。

罗罗公司专注航空发动机、船舶动力及能源系统,现为全球三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客户覆盖民航、国防等领域。而劳斯莱斯汽车1971年因财务危机独立,2003年被宝马集团收购,现主营豪华汽车业务。

2010年代,罗罗公司旗下“遄达1000”发动机因叶片问题频发故障,赔偿巨额资金,加上英国脱欧导致供应链成本飙升,公司已不堪重负。而疫情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全球航班骤减90%,飞机停飞,罗罗公司被逼入绝境。

除疫情影响外,罗罗公司的收入模式也是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航天发动机公司主要靠卖发动机盈利,但罗罗公司却采用“收租金”模式:航空公司购买发动机使用权,飞机每飞行一次,罗罗公司便获得一笔收入;发动机寿命终止后,公司还需提供回收服务。

平日里,这一模式让罗罗公司日进斗金,但疫情的爆发迅速打破了这一局面。飞机停飞意味着无需支付使用费用,维修服务需求也随之锐减。随着疫情持续封控,这家百年企业的现金流几近枯竭。

就在罗罗公司陷入绝境之际,中国带着诚意提出更深入的技术合作。对于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而言,这无疑是绝处逢生的机遇,但罗罗公司却选择了“拒绝”。

宁愿裁员,也不合作
对我国来说,罗罗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而彼时我国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技术较为薄弱。双方合作既能解决罗罗公司的财务危机,又能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本是双赢之举。

然而罗罗公司以“核心技术保密”为由,只想出售发动机,拒绝技术共享,甚至表示“宁愿裁员9000人、变卖资产也不妥协”。这一决定在英国国内引发巨大舆论风暴,街头抗议、媒体质疑声不断:为何不接受中国的合作?

事实上,这并非中国首次抛出橄榄枝。早在2005年和2010年,中国就曾多次提出技术合作提案,尝试通过大飞机项目(如运十、MD82合作)换取技术,但罗罗公司高官曾公开宣称“绝不考虑与中国企业合作”。
但今时不同往日,疫情导致全球航空业停摆,罗罗公司2020年亏损超400亿人民币,被迫裁员9000人并出售资产。在危难之际,中国选择伸出援手,这无异于雪中送炭。然而,罗罗公司却以“核心技术一旦外泄,我们将再无壁垒”为由,再次拒绝了我国的好意。

罗罗公司为何如此“固执”?这需从技术和市场两个角度分析。

首先,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脉,尤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技术壁垒极高。罗罗公司之所以能与GE(美国)、普惠(美国)并称全球三大航空发动机巨头,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家技术。例如“三转子”设计,能让发动机效率更高、重量更轻,是行业顶尖技术。

因此,罗罗公司高层深知,一旦与中国合作涉及技术分享,无异于将“饭碗”拱手让人。

其次,地缘政治也是罗罗公司的重要考量。作为北约体系内的关键防务供应商(为F-35提供升力风扇),罗罗公司的供应链高度依赖美国企业。彼时中美贸易战正酣,美国通过《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明确禁止向中国转移航空发动机技术。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在破产和生存面前,罗罗公司并未完全关闭与中国合作的大门。直到2023年8月,沉寂三年的中英航空合作终于传来“折中”成果。

合作共赢
在权益平衡下,罗罗公司与中国国航合资成立“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形成决策制衡机制,确保罗罗公司对维修流程的关键控制权。这种设计既满足中国民航产业本土化需求,又避免核心技术管理权旁落。通过将合作限定在维修领域,罗罗公司也规避了《瓦森纳协定》对华技术出口限制的约束。

如今,罗罗公司在中国内地建立维修基地,直接服务国航等核心客户,巩固了其在华宽体机发动机市场90%以上的占有率。该项目2030年满负荷运营后,年维修能力将达250台发动机,显著降低亚太区客户送修成本。

中国则获得了遄达XWB-84等先进发动机的本土化维修能力,减少对新加坡、德国维修中心的依赖,提升航空产业链完整性。此外,项目还带动了顺义临空经济区高端制造业集群发展,创造800个技术岗位。

从最初的拒绝合作到如今的合资控股模式,罗罗公司此举不仅缓解了生存压力,更与中国企业实现了双赢。过去,西方垄断技术、其他国家负责市场;而今天,中国不仅是市场参与者,更是技术革新的推动者!

参考资料
1、罗尔斯·罗伊斯2023年全年业绩报告
2、CNN:罗尔斯·罗伊斯裁员至少9000人
3、中国日报:罗尔斯·罗伊斯致力于在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