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当下存量竞争时代,小米公司凭借均衡的业务组合、高端化突破与持续的技术投入,在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中交出亮眼成绩单。其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不仅证明自身实力,更预示着新一轮跃迁的开始。本文将深入解析小米逆势增长背后的战略布局与核心竞争力。

作者:陈帆 出品:砺石商业评论
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从增量时代向存量竞争的历史性拐点,大量企业陷入增长停滞甚至衰退的困境。价格战内卷加剧,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形成恶性循环。在此背景下,小米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得尤为亮眼:营收达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连续4个季度突破千亿人民币;经调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大增80.9%,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在数千亿级科技公司中堪称罕见,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家电等行业增速下滑甚至负增长的市场环境下,小米的逆势增长更具标杆意义。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2025年前三季度总收入达3404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总利润328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这表明其增长并非依赖低价竞争,而是实现了规模与利润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那么,小米如何在存量竞争中实现突破?未来能否持续高增长?这些问题成为行业与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小米的逆势增长,源于其均衡的业务布局与高端化战略的双重驱动。目前,小米业务涵盖智能手机、IoT、互联网服务与智能电动汽车四大核心板块,形成“人-车-家”全生态布局。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

小米的均衡业务组合避免了单一市场瓶颈,而高端化突破则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产品竞争力。例如,智能手机领域,小米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在AI大模型、操作系统等领域取得突破,形成语言、多模态及语音全系列模型矩阵,反哺全生态产品;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小米SU7与YU7凭借20万以上高端定位与领先技术,快速占领市场;智能家电领域,高端新品与智能制造工厂的双重升级,推动ASP(平均售价)与毛利率提升。
小米的高端化战略离不开技术差异化的支撑。5年前,小米明确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制定5年1000亿元研发投入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研发投入达91亿元,同比增长52.1%,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累计投入235亿元,全年有望超300亿元。持续的技术投入使小米在AI大模型、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操作系统、三电技术与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为“人车家”全生态产品提供坚实保障。

技术差异化不仅推动产品高端化,也为小米全球化带来显著赋能。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海外市场增速超过整体,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硬件出货量及市占率稳步提升,互联网服务海外收入占比达34.9%。据悉,小米已启动智能电动汽车海外业务调研,未来有望在海外市场再造一个“新小米”。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机构对小米长期投资价值给予充分肯定。高盛认为,小米的稳健资产负债表、生态整合能力与电动汽车供应链成本优势,将提升其竞争力;摩根士丹利则看好“智能手机+电动汽车+AIoT”协同效应带来的长期增长潜力。小米的显而易见的增长点包括: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冰山之下的底层文化与能力。其布局的智能手机、智能家电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均极其复杂,但小米凭借进取、创新精神与对技术前沿的敏锐嗅觉,构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人-车-家”生态与“硬核科技公司”底蕴。同时,小米具备将用户需求与前沿技术融合、打造领先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并推向市场的系统性能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在不同业务领域持续复制成功。
一方面是显而易见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是持之以恒的进取、创新精神,再加上可持续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小米公司当下的成绩远非终点,而只是新一轮跃迁的开始。下一个十年,小米势必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