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存量竞争时代,小米凭借均衡业务组合、高端化突破与持续技术投入,实现规模与利润双增长。其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不仅印证了战略转型成效,更揭示了新一轮跃迁的底层逻辑——以核心竞争力驱动的可持续增长。

作者:陈帆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的关键阶段,多数企业面临增长停滞甚至衰退压力。头部科技公司中,新能源汽车与家电行业增速普遍放缓,手机市场出货量承压。在此背景下,小米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交出亮眼答卷:营收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连续4个季度突破千亿;经调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大增80.9%,创历史新高。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前三季度总收入达3404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总利润328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这表明其增长并非依赖低价竞争,而是通过高端化战略与技术创新实现规模与利润的双重突破。在头部科技公司中,这种高质量增长模式尤为罕见。
小米的逆势增长源于其独特的业务结构:智能手机、IoT、互联网服务与智能电动汽车四大板块形成协同效应。财报显示:

这种均衡布局使小米摆脱了对单一业务的依赖,而各业务的高端化突破则进一步提升了盈利能力。例如,智能手机高端机型占比提升直接拉动毛利率,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在交付量攀升后快速实现经营收益转正,印证了其商业模式的有效性。
小米的高端化战略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自2020年启动“硬核科技公司”转型以来,其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5年第三季度研发投入达91亿元,同比增长52.1%;前三季度累计投入235亿元,全年有望突破300亿元。这些投入在关键领域形成技术复利:

技术差异化不仅推动产品高端化,更为全球化布局提供动能。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海外市场增速超越整体,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出货量稳步提升,互联网服务海外收入占比达34.9%。据悉,小米已启动智能电动汽车海外业务调研,未来有望复制国内市场的成功经验。
国际投行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均强调,小米的资产负债表稳健性、生态整合能力及电动汽车供应链成本优势,将持续提升其长期竞争力。其增长潜力体现在三大维度:

更深层来看,小米的成长源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在《竞争大未来》中指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需满足“多元素组合”与“可持续复制”两大条件。小米的“用户需求洞察+前沿技术融合+软硬件一体化体验”能力,已在其智能手机、智能家电与智能电动汽车三大业务中得到验证。这种系统性能力,使其在战略进取的同时,始终保持落地执行的精准度。
从2025年三季报看,小米已突破存量竞争的困局,构建起以技术为驱动、以生态为支撑的增长模型。其当前业绩并非终点,而是新一轮跃迁的起点:随着智能电动汽车产能释放、海外高端市场拓展与生态协同深化,小米有望在下一个十年实现从千亿级向万亿级规模的跨越。这种增长,不仅将重塑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化格局,更可能为全球消费电子与智能出行领域带来新的范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