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泛亚铁路东线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中老铁路2024年跨境货运量突破3500万吨,中泰铁路二期合同顺利签署,昆明至新加坡的陆上通道仅剩越南段尚未贯通。在此背景下,越南的铁路建设决策迎来重大转折。
2024年8月5日,中国企业承建的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正式奠基。这条全长180公里、投资17亿美元的运河可通航万吨轮,预计2028年通航后将使柬埔寨货物直达泰国湾。这一项目不仅是中国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的实际行动,更让周边国家深刻认识到:率先接入中国标准网络,就能抢占发展先机。

越南铁路系统长期存在技术标准滞后问题。国内主流的1000毫米米轨铁路源自法殖民时期,速度慢、容量小,河口至河内段时速仅50公里左右,跨境货物换装需额外耗费6-8小时,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2024年11月越南国会通过南北高铁决议时,仍坚持"自主选择技术、独立投资"原则,对与中国1435毫米标准轨对接持保留态度,试图通过日韩技术先建设南北高铁,再考虑米轨兼容方案,同时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回旋空间。

柬埔寨运河项目启动后,越南经济账本发生显著变化。胡志明市港和盖梅港七成柬埔寨货物可能改道,越南北部电子厂、果农的原材料及产品运输议价权同步下降。更关键的是,中老铁路已用实际数据证明:接入中国标准后,货运成本直降30%,昆明当日达成为现实。老挝借此从内陆国转变为区域枢纽,2024年跨境货值轻松超越中越米轨十年总和。泰国见状加速推进中泰铁路建设,越南意识到若继续拖延,将在泛亚铁路网中被彻底边缘化。
2025年2月19日,越南国会通过187号决议,批准总投资83.7亿美元的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这条全长419公里的铁路主线设计时速160公里,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最关键的是全线采用1435毫米标准轨、中国信号制式及供电系统,实现与中国铁路无缝对接。所有"混轨""米轨翻新"方案被彻底摒弃,因为不接中国标准将导致货物在河口换装成本增加30%,企业自然选择中老、中泰线路。

越南总理范明政亲自督战,5月签发文件将开工日期锁定在2025年12月19日。9月29日他在老街现场办公,10月23日主持专题会议,要求南北高铁与老街线捆绑推进,实现征地、融资、贷款同步进行。他明确下达两条硬命令:第一,开工日期绝不能延误;第二,轨距、信号、供电及列车控制系统必须确保与中国铁路零换装对接。这些要求彻底消除了此前所有技术模糊地带,从"可以对接"升级为"必须无缝"。

中国为项目提供2%利率、20年期、5年宽限期的优惠贷款,9月两国签署框架协议,10月公布全部技术标准。越南方面一次性接受所有条款,中国企业拿下六成设计施工标段,盾构机已运抵河口待命,首批50列160公里时速动车组订单进入最后谈判阶段。截至11月,征地补偿款95%已发放到户,老街省清表完成85%,河内高架桥桩基施工完毕,海防港支线按年吞吐2000万吨标准预留。这些具体进展比任何表态都更具说服力。

与过去相比,越南铁路建设决策发生颠覆性转变。从国会批准到锁定开工日期仅用不到十个月,远超此前十数年的规划周期。对中方贷款的态度从担忧附加条件转变为主动要求技术转让、设备成套及人员培训。技术标准选择上,直接放弃米轨改造,全线采用高架加隧道设计,一步到位对接中国标准,相当于将百年米轨体系送入博物馆。跨境运输方面,列车过河口后可直接驶入昆明,当日达成为现实,综合物流时间压缩70%。

越南此次决策基于三方面精准计算:时间账方面,若再拖延两年,中泰、新马高铁全线贯通后,越南北部货运优势将彻底丧失;成本账显示,榴莲、电子件至昆明成本可降30%,海防港吞吐量有望翻倍,继续米轨换装每年将多支出十几亿美元;市场账表明,2025年前三季度中越贸易额已超190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保持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与美国市场相比,陆上直连中国才能真正激活北部六省两市产业带。

中国始终秉持互利共赢原则,通过中老铁路日均开行货列超50列、印尼雅万高铁日均62列等成功案例,用实际数据展现技术可靠性。越南将技术标准写进决议,既是对中国方案的最高认可,也是对中国综合实力的投票。在柬埔寨运河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越南铁路必须加速建设,才能维持北部货运优势和南部港口市场份额。

这条419公里铁路预计2030年通车后,河口至海防将实现160公里时速全线贯通,云南至越南海防可一日直达,北部产业带直接接入中国西南市场,双边贸易额再翻一倍完全可期。随着中国泛亚铁路东线最后一块拼图就位,东南亚陆上大动脉真正成型。届时各国将更清晰认识到:与中国接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早接早受益,晚接必将被时代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