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红果取消保底政策,短剧行业将迎变革?

时间:2025-09-28 20:23:59 来源:四味毒叔 作者:四味毒叔



随着红果平台近期一系列合作政策的出台,短剧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取消保底机制、推行纯分成模式,这些举措不仅为具备长期内容生产能力的制作方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更标志着短剧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精品化、规范化转型的关键转折。

降本增效:红果平台的战略调整

作为短剧行业最大的产品展示与推广平台,红果今年以来的政策核心可归纳为四个字:降本增效。从演员分账模式到取消引进剧保底机制,红果通过纯分成模式降低投入风险,同时强化优质内容的线上宣发能力。这种战略调整源于平台对自身定位的清晰认知——仅作为短剧成品的“搬运工”,而非内容创作者。



新政策三板斧:取消保底、推动精品、夯实权威

红果近期推出的改革政策可归纳为三大方向:

1. 取消保底与分成比例调整:引入成片短剧不再享受保底费用,制作方需自负盈亏。但优质项目可获得最高30%的宣发投资预算,分成比例根据成片质量和评级动态调整。尽管内部审核机制尚未明确,但这一政策已倒逼制作方提升内容质量。

2. 精品化发展策略:通过分账体系倒逼行业升级,淘汰低质团队。鼓励编剧工作室与演员机构规模化、正规化,并与平台深度绑定。此前出台的演员分账机制已为此奠定基础。

3. 行业权威夯实计划:推出剧本扶持计划,优质项目最高可获20万元保底及全生命周期分账。引入专业经纪机构管理演员分账激励等商业行为,提升行业专业性。



开放市场:精品短剧的崛起

在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红果短剧精品短剧负责人魏钦涛透露,“果燃计划”已投资80多部精品短剧,其中30多部完成播出。未来,该计划将加大投资力度,优质项目上线时最高额外提供30%宣发预算,并以纯分成合作为主。这一举措标志着“靠红果吃饭”的低质制片方可能失去平台支持。

红果此前的保底政策旨在稳定合作信心,吸引大量制片方“旱涝保收”。但随着市场格局确定,分成为主的市场竞争机制成为必然。短剧行业已进入“内容竞争”阶段,观众喜好决定创作方向。魏钦涛强调“鼓励精品短剧走向市场”,正是行业健康发展的自我意识体现。



AI当道:技术变革下的行业机遇

与爱优腾等平台一样,红果也在积极布局AI影视化。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在iJOY秋季悦享会上指出,AI技术已攻克此前难点,其进步速度之快迫使行业正视其对传统影视剧的影响。爱奇艺在B端渗透运营、制作及货币化场景,在C端推出“桃豆”智能体、“跳看”等产品,并探索AIGC应用场景。

红果同样感知到AI技术的刺激。此前,游本昌以数字人形式参与的“果燃计划”项目《济公·冒牌降龙》引发关注。魏钦涛表示,若AI创作效果优于人工且受用户喜爱,红果将为其省去麻烦。但AI仅作为辅助工具,作品呈现结果仍是核心。



对于制作方而言,AI技术已成为预防投入风险的法宝。结合短剧密集型制作特质与市场化竞争机制,AI未来可能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手段。尽管AI生成内容的负面印象尚存争议,但短剧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可能推动其普及。最终,谁能破圈获得平台支持,仍取决于内容竞争力。



降本增效:预见短剧行业的未来

短剧是否会演变为“缩水版影视剧”?答案或许在于市场化与精品化的平衡。红果开放平台后,短剧宣发将愈发依赖场外因素,如内容话题、演员咖位等。但国家广电总局鼓励精品短剧生产的政策,以及用户结构向中上游社会阶层的转变,均推动短剧成为国民化娱乐产品。



随着影视行业市场收缩,大量专业人才涌入短剧赛道,推动行业从粗放式向成熟化转型。红果近期出台的合作政策,正为具备长期内容生产能力的制作方提供更大空间。技术的进步仅是辅助,市场用户基础变化与整体环境影响,促使平台与制作方在市场竞争中拥抱大市场。区别或许仅在于“降本增效”的理解差异,而这正是未来优胜劣汰的关键。

「四味毒叔」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

联系邮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众号lD:siwei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