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史辨聚焦:李零教授评析昆仑石刻的学术价值

时间:2025-09-17 20:00:50 来源:尚曦读史 作者:尚曦读史



李零教授在国家文物局发布会上的学术评议

各位上午好!今日,我主要想与大家分享一段关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的两次重要论证会的经历。这两次会议汇聚了考古、古文字、古文献、历史、文物保护及书法篆刻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聚焦于尕日塘石刻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

起初,我对石刻的研究并未给予过多关注。然而,通过参与这两次论证会,聆听各方专家的精彩汇报,我收获了大量宝贵信息。我深刻意识到,若无精确的照片资料与实地考察,许多学术讨论或将陷入无休止的争论,难以形成明确结论。幸运的是,我们的考察队亲临现场,尤其是张建林老师,他逐字核对原物,结合高质量的照片,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铭文的可靠依据。



在仔细研读铭文后,我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尽管整篇刻文仅36或37字,内容看似有限,但在重读过程中,我仍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例如,关于尕日塘石刻是否属于秦刻石的争议,我认为需通过比较研究来进一步确认。秦刻石如石鼓文、诅楚文及秦始皇刻石等,虽保存状况各异,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比较对象。与它们相比,尕日塘石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刻写于枣核状平面,且平面布满裂痕,显得不那么规整。

此外,铭文中提及的“药”字无草字头,实为“樂”之扩读,可理解为药字。采药之事在古书中屡见不鲜,并非晚起之物。而“昆仑”二字的出现,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张春龙研究员报告,《里耶秦简》中提及的“昆仑五杏药”,证明了“昆仑”二字确为秦代固有写法,而非晚清或近现代所刻。

关于“昆仑”的概念,古书中明确记载如《尔雅》所述“河出昆仑”,与混合源头相吻合。而铭文中的“卅七年三月,己卯车到此”一句,更是揭示了秦始皇派五大夫前往昆仑采药的历史事件。其中,“己卯”应联读,指乘一船之车或从卅七年三月己卯日发车至尕日塘的行程。尽管部分字迹崩坏,但通过高清照片,我们仍可窥见其原貌,如“翳”字前的“并”字,或为车辙的“辙”字写法。

铭文最后一句关于路程的记载,如“可二百五十里”或“可一百五十里”,其中的“可”字用法典型,意为能够达到多少里,对于理解古代遗迹范围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考古调查,我们发现文物古籍的分布均在150公里、250公里等辐射范围内,进一步印证了里数的重要性。

在两次论证会中,我们邀请了众多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其中包括书法篆刻专家。首次会议中,有专家对石刻的真实性表示质疑,但第二次会议时,多数专家均认为石刻为真。我亦赞同他们的意见,认为我们的考察与科学检测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可。



以上内容纯属公益研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并删除。

————2025年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