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络舆论为美国可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的传闻沸沸扬扬时,10月3日路透社一则报道给这场讨论泼了冷水——美国官方明确表示不太可能向乌克兰运送战斧导弹,甚至用'不可能'三个字直接终结了猜测。
白宫官员向路透社透露,现有战斧导弹库存均用于美国海军战略部署及其他核心用途,根本不存在向乌克兰转移的可能性。这一表态与美国副总统万斯此前释放的'乐观信号'形成鲜明对比,更让泽连斯基政府争取远程打击武器的努力遭遇现实壁垒。
就在美国表态前一天,克里姆林宫在莫斯科智库'瓦尔代俱乐部'年会上展开精准外交攻势。普京巧妙地将乌克兰战争责任转嫁给欧洲,声称'若特朗普而非拜登执政,战争本可避免'。在释放修复美俄关系信号的同时,突然警告若美国提供战斧导弹将严重破坏双边关系,这一时间点的选择颇具深意。
美国乌克兰问题专家安妮·阿普尔鲍姆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朗普政府对乌政策本质是'烟雾弹外交'。'从现实来看,特朗普的承诺只是向俄罗斯施压的筹码,从未真正落实过对乌支持。'她特别提醒泽连斯基,'等待美国解决问题将耗费过多时间'。
数据印证了欧洲的实际贡献:欧盟已向乌克兰提供1775亿欧元援助,其中65%为无偿赠款和实物。具体构成包括:936亿欧元财政经济援助、632亿欧元军事支持、42亿人道主义援助及170亿难民保护资金。更关键的是,欧盟通过保障农产品出口通道、推动军工联合体合作等方式,构建起比北约更直接的安全保护网络。
阿普尔鲍姆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特朗普核心团队普遍存在'反欧情绪',其执政8个多月来从未派出高级官员访问基辅,这与拜登时期形成天壤之别。她预测,美国可能只有在欧洲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才会'摘桃子',这迫使乌克兰必须将希望寄托在欧洲身上。
尽管欧盟因'一票否决制'在决策上显得迟缓,但其援助效率已远超军事联盟标准。欧盟国家自发组织的'坚定联盟'在安全保护方面展现出比北约更高效的行动力,这印证了阿普尔鲍姆'不能总要求好人做得更多'的警示。
深层博弈中,普京展现出高超的操控艺术。通过将战争定性为'价值观对决',精准把握特朗普政府与专制体系的利益契合点,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地缘政治的'提线木偶'。这种本质拿捏,让美国对俄政策始终在模糊地带徘徊。
当前战局的关键已不在传统战场,而是演变为克里姆林宫与欧洲对美国政策走向的争夺战。欧洲手握经济总量、消费市场和地缘政治三大优势,这些都是俄罗斯无法提供的战略资源。若能善用这些筹码,即便无法彻底改变特朗普立场,也能通过'沉默效应'使其政策天平逐渐倾斜。
值得关注的是,乌克兰并未将所有筹码押注在战斧导弹上。乌军自研的'火烈鸟'无人机、'海王星'反舰导弹及'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已形成有效打击体系。军事专家指出,若能持续对俄能源基础设施保持当前打击强度,去经济化战略或将提前实现目标。
这场跨越大西洋的地缘政治博弈,最终可能取决于欧洲能否将经济优势转化为政策影响力。当俄罗斯能源经济面临崩溃风险时,或许就是乌克兰迎来转机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