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两菜661元!惠州某海边餐厅的账单,让游客怒曝“先吃后算”的套路,瞬间引发全网对“海鲜刺客”的声讨。店家火速反击,晒出成本明细,坚称明码标价且提前告知,双方各执一词,监控视频成为关键悬念。
就在网友争论不休、坐等官方调查时,剧情突然反转,游客删视频和解。这场闹上热搜的拉锯战,为何以“四百块”收尾?游客真的“赚了”?网友又为何骂起“工具人”?真相似乎藏在了和解背后。
两盘菜661元
国庆加中秋8天长假,不少人选择出游,广东惠州小径湾凭借海边风光成为热门打卡地,杨先生也带着家人来此旅游。
游玩结束后,杨先生一家来到一家海鲜餐馆用餐。原本计划通过平台团购套餐,既省心又能控制预算,但到店后却被店家告知团购活动已过时效,只能选择单点。
点餐时,杨先生多次向店员询问价格是否和团购上的一样便宜,但对方始终回避正面回答。杨先生提出先结账再吃饭,但店家一直催促先吃饭后结账。
就这样,没经验的杨先生没再多追问,随后上了两盘菜:一盘螃蟹,一盘炒蛏子。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这两盘菜的菜量似乎都不大,但让杨先生没想到的是,账单上的数字让他瞬间懵了。
一盘炒蛏子加两只螃蟹,总价居然要661元。杨先生认为自己在吃饭时遭遇了海鲜“刺客”,于是将这段经历拍成视频发到了社交平台。
这段视频一发布,很快就被大量网友看到,引发了巨大的舆论。评论区里不少人都分享了自己旅游时被“宰”的经历,有人表示自己一千多吃了一条鱼,问题的关键就是商家刻意隐瞒信息。
大家纷纷指责涉事店家玩“先消费后定价”的套路,话题很快冲上了热搜。出门旅游本来是图个开心,谁也不想被这些糟心事影响心情。
不少网友让杨先生曝出这家店的名字,杨先生也在评论区曝出了更多的内幕和细节。他表示自己真的不是要黑这家店,而是菜价确实有些贵了,同时也表示旁边也有大哥吐槽自己点了三个菜就要1千多。
评论区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表示杨先生当时就没有反抗吗?对此,杨先生表示自己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遇到态度凶悍的店家,不敢较真,这种情况想想都觉得无奈。
随着“两菜661元”的话题在网上发酵,越来越多网友把矛头指向涉事餐厅时,店家老板给出了和杨先生说法完全相反的解释,让这场消费争议一下子变成了“各执一词”的局面。
店家强势回应,明码标价、实际低价
老板表示,杨先生点餐时,店员不仅明确说了每种海鲜的单价,还当场称重并告知了具体重量,不存在“问价不答”的情况。甚至提到,店里实际收费比标价还要低,菜单上膏蟹标注的是288元/斤。
但考虑到160元/斤的进货成本,再加上店铺租金、员工工资这些日常开支,最终卖给杨先生的价格是188元/斤,算是让利了不少。老板还专门算了一笔明细,杨先生点的螃蟹称重是2.4斤,按188元/斤算就是451.2元,蛏子是3斤,单价68元/斤,合计204元。
再加上两人的茶位费6元,所有费用加起来正好是661元,每一笔都能对应上消费记录。至于杨先生提到的“先吃后算”,老板强调店里所有菜品都摆了价目表,价格清晰可见,后续会把杨先生点餐时的监控视频公开,用画面证明店员确实提前告知了价格。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老板还提到,事件传开后自己试着联系过杨先生,想当面沟通解决问题,可一直没收到回复。觉得如果杨先生对价格有疑问,完全可以找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没必要通过网络扩散,进行“违法投诉”。
不过,老板这番解释虽然算得清楚,但这就出现了矛盾的地方,一方是游客说“问价不答”,一边是店家说“提前告知”。最关键的证据还是没公开的监控,在视频没出来之前,谁也没法百分百确定到底谁说的是真的。
不过网友却表示这菜价可一点都不低,认为这梭子蟹和蛏子其实都不怎么值钱,提出了哪有螃蟹168一斤的疑问。
也有网友表示,既然店家都明码标价了,那么在下次吃饭前都应该问问清楚,也有人在质疑究竟是谁在说谎。但就在网友还在为“谁在说谎”争论不休,甚至有人开始期待监控视频或官方调查结果时,事件突然迎来了转折。
杨先生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后续回应,称经过调解,涉事店家已经向他退还了400元,双方达成了和解。按照和解约定,杨先生会删除之前发布的相关视频,不再发表任何可能影响店家经营的言论,而店家则通过调解群直接完成了退款转账。
本以为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海鲜价格争议”会就此平息,没想到网友们的讨论却没停,反而因为这份和解掀起了新的争议。不少网友在评论里表达了不满,觉得杨先生一开始把事情发到网上,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声援,大家都帮着吐槽店家、关注事件进展,结果店家退了400元就和解了。
像是“用几百块钱就把之前的争议抹平了”,甚至有人觉得自己被当成了“工具人”,白白为杨先生的维权发声。面对这些质疑,杨先生也解释说,自己刚入社会没什么经验,能从店家手里拿回一部分钱已经不容易,并不是“投降”,也没有利用网友的意思。
现在和解了,之前争论的“是否提前报价”“价格是否合理”等问题还没完全说清,监控视频也没公开。那么大家如何看待这件事情?